京华倦客#宋代才子周邦彦的一首长词,是为名妓李师师而写,却广受好评

如果说唐朝是诗歌的国度,那么宋朝就是词的天下。两宋三百年间,诞生了成百上千的词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词作。豁达潇洒的苏轼、婉约深情的柳永、慷慨豪迈的辛弃疾、不输男儿的千古才女李清照……他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点亮了宋词的天空。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说。其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当属柳永和周邦彦,他们两人在词的造诣上各有千秋。两人都擅长“儿女情长”之词,甚至在人生经历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少年成名,才学非凡。一个生于北宋初年,一个生于北宋末年;一个以《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噪一时,一个以《汴都赋》名动天下;一个与红粉知己虫娘分别写出千古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一个与李师师道别写出传世佳作《兰陵王·柳》,真可谓棋逢对手,平分秋色。
京华倦客#宋代才子周邦彦的一首长词,是为名妓李师师而写,却广受好评
文章插图

其实相对于柳永的词,周邦彦的词极讲究“章法”即整篇结构,能精心地把一首词写得有张有弛,曲折回环。如刚才提到的《周邦彦词集》里的《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京华倦客#宋代才子周邦彦的一首长词,是为名妓李师师而写,却广受好评
文章插图

《兰陵王·柳》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在此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这首词共130个字,分成三片,层次很多,如果没有驾驭长调的才能,如果没有把零丝碎线织成锦绣的深功,对这样的长调是无法展开铺叙的,也无法熔铸成统一的艺术整体。周邦彦正是在这些方面显示出他的艺术才能和纯熟的技巧。
第一片是咏柳。古人常有借柳喻别,折柳赠别之习俗。这里首句柳阴直,是说隋堤植柳成行,柳阴投射成一线;同时,也点出别离的时间在中午时光。因为日悬中天树影不偏不倚直投地上。
“烟里丝丝弄碧”,接写柳丝柳条。吐碧的春柳,在烟霭中摆弄着自己的婀娜风姿来吸引离人。这种柳色不仅这次见到了,在以往多次为别人送行时也看到:“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汴京的汴河上堤岸,因始筑于隋朝,故称“隋堤”。飘绵,指飞舞柳絮。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景色。
【 京华倦客#宋代才子周邦彦的一首长词,是为名妓李师师而写,却广受好评】京华倦客#宋代才子周邦彦的一首长词,是为名妓李师师而写,却广受好评
文章插图

接着的“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这两句是说,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游子”,这时登上高堤眺望久违的故里,不免触动了自己的乡愁。但这又有谁能理解呢?对于欲归不得的“京华倦客”来说,其凄怆的心情是难以道明的。这里的“故国”,宜
这片的最后三句:“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这是词人的臆想:长亭路上,送别之人,一拨又一拨,一年复一年,日积月累,折送的柳条,应是超过一千尺。对此,透过字面,当可悟到更深沉的一层涵义,即: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是何其频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