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林冲与鲁智深,谁的武艺更高从两人对战杨志的情形,可知端倪

武艺&林冲与鲁智深,谁的武艺更高从两人对战杨志的情形,可知端倪
文章插图
林冲与鲁达,人生理想不同,但却殊途同归,最终还是上了梁山,落草为寇。两人义结金兰,不是因为共同的目标,而是因为武艺相若,职位对等,一个是枪棒教头,一个是提辖官,都是非常低级的武官,却都对武术痴迷不悔,因此惺惺相惜。两人相识于菜园子,根本就没有打过,就在几个泼皮的怂恿之下,结为异姓兄弟。影视剧为了突出林冲的武艺,硬是给两人安排了一场对打,林冲明显占据上风,这是对原著小说的胡乱改编,对鲁达并不公平。从原著来看,林冲欣赏鲁达的武艺在先,说出“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的话,之后才有了两人的结拜。林教头此番话,表面看是在夸奖鲁达的水磨禅杖,实际上就是夸奖鲁智深的武艺,只有武艺好的人才有可能使得好器械,难道不是吗?武艺&林冲与鲁智深,谁的武艺更高从两人对战杨志的情形,可知端倪
文章插图
凡是被林冲夸赞过的人物,都有打平林冲的实力,比如山士奇,与林冲斗过五十余合,就受到了林冲的赞赏。那么鲁达打平林冲,是完全可以推断出来的结果。那么鲁达有没有打赢林冲的可能呢?鲁达单挑过的高手,有两个是与林教头遇到的重合了,第一个就是青面兽杨志,第二个就是双鞭呼延灼。呼延灼前斗鲁智深,后斗林冲,都是五十回合左右不分胜负,除了证明三者都是一个级别的武将之外,其他的就啥也证明不了的。要想分出林冲鲁达的武艺高低,唯一可以参考的,就只有双方对战杨志时的情形了。两人先后对战杨志,表面看都是不分胜负,实际上有一场是分出强弱了的,这一场不是林冲对杨志,而是杨志斗鲁智深。两人大战四五十合之后,鲁达跳出圈子,杨志就暗说道:“好一个莽和尚,刚好抵得住。”武艺&林冲与鲁智深,谁的武艺更高从两人对战杨志的情形,可知端倪
文章插图
这句话,是施公借杨志之嘴特意点出的,好像生怕读者会贬低鲁智深一样,施公对鲁达武艺的偏袒之情,可以说是跃然纸上了。如果只是普通意义的平局,施耐庵没有必要借杨志之口来肯定鲁智深的武艺,大可以话锋一转写点别的,即便杨志不说出这种话语,也可以得出两人武艺相若的结论,但是作者强调了这句话,就可以得出鲁智深的武艺是高出杨志一筹的。两人大战的四五十合,看上去是不分胜负,实际上强弱已分,杨志占据下风无疑了。只不过优势真的很小,所以杨志尽力之下还可以抵住鲁智深,至于杨志还能支撑几个回合,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杨志与林冲的战斗,很多人都说林冲占优,实际上就是一场棋逢对手的战斗,并没有分出强弱,林冲为投名状,必出全力,杨志包裹被抢,又被林冲拦截,这气更不打一处来,两人连斗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又斗十余合,正斗到分际,王伦喊停,林冲主动跳出圈子。武艺&林冲与鲁智深,谁的武艺更高从两人对战杨志的情形,可知端倪
文章插图
“正斗到分际”在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快分出胜负的意思,一种是紧要关头的意思,无论哪一种意思,都不是施耐庵想表达的,所有关于杨志不如林冲的论断都是自媒体作者乱猜的结果。实际上,作者想表达的就是杨志可以抗衡林冲,刚好可以被王伦加以利用的情形。王伦喊停,不是因为看到林冲占据上风,而是看到了杨志的武艺表现不在林冲之下,正好趁着两人战势胶着的时候即刻制止,以免造成损伤,对自己的计划不利。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是杨志四十回合之后占据了上风,王伦会不会喊停呢?很多读者,或者说是林冲粉丝们,一定会很幼稚地认为:王伦巴不得撵林冲下山,如果杨志占据上风,王伦才不会喊停,只要杨志能够打败林冲,不用王伦去说,林冲都会因为羞愧而主动下山,那么问题是,妒贤嫉能的王伦会留杨志在山上吗?难道杨志不是第二个林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