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冬至一阳生,养阴亦要护阳

吴清松
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而人的阳气也开始萌动生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从立秋开始,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下沉而藏于地下,到达冬至时,阳气下藏达到极致,之后又将向地面萌发。夏至和冬至是阴阳藏泄的二个重要节点,“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一阳生”就是指阳气藏极而复出萌芽的日子。
此时,我们应该顺应这个时节的特点,发散阳气好好呵护其长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顾护阳气,驱散寒气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冬至的时候阳气刚刚萌发,不宜大补,更不宜过度补阳使藏极的阳气过早升发。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慢慢进入“生”的状态,但冬天的本质还是要以“藏”为主。
【 养阴$冬至一阳生,养阴亦要护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自然界四季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体生命的根本。
懂得养生之人能顺应四季阴阳之气的变化,在春夏注意保养阳气,秋冬顾护阴精,强调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冬季应避免过度运动或强脑力工作,应使身心处于安静的状态,尽量早睡,尤其是不能熬夜。熬夜最伤阴血,阴血损伤阳气就不能很好地生起。另外熬夜也直接损伤阳气,“烦劳则阳气张”,烦劳过度则伤损阳气。特别是冬至前后,阳气藏极而生,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必须多吃多睡才能正常发育,如果吃、睡不足,就会生病。
生活中有很多人平素就怕冷,到了冬天就更加严重起来,即使穿再多的衣服也会四肢冰冷。有的人表现为容易感冒、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嗜睡,女性则多会痛经,宫寒不孕等。这一类人多是阳虚体质,更应顾护阳气。下面介绍几个冬日养阳气的方法。
食疗首推当归生姜羊肉汤,其方载于《金匮要略》,是冬季补充阳气不错的选择。做法也很简单:把500克左右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加点料酒煮至微沸,去掉上层血沫,再将30克的生姜和30克的当归放入锅中,再倒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煨炖到羊肉酥软,最后放入适量的盐,再煨炖10分钟左右即可起锅。羊肉本身性温,煨汤时尽量少放花椒、茴香、干姜等食材,以免温补太过。
晒太阳是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太阳也是我们大自然阳气的来源,晒太阳好比是在充电,直接补充人体的阳气。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拾遗·火部》中说晒太阳可“除湿止寒,辟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合而病去”。人体前为阴,后为阳,在晒太阳的时候,最好晒后背,温通全身血脉。
阳虚以嗜睡明显者可以用导引的方法,将阳气向上引,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做法是双手从两侧慢慢往上抬,交叉放于脑后,深吸气同时慢慢挺直身体,然后吐气,顺时弓身低头,之后再吸气,再吐气,连续5次,最后两手慢慢放下,全身放松。
如果您的阳虚症状比较重,最好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除了服用中药汤剂调理外还可以做艾灸、拔罐、刮痧、赶酒火等治疗来改善症状。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切忌盲目进补!冬至已近,养阴亦要护阳。
中医话健康
本期嘉宾:吴清松
恩施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运用中药结合针刺、艾灸、火罐等传统疗法调理各种亚健康状态、颈肩腰腿疼痛以及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