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关云长呼唤“义”之彰显

关羽|关云长呼唤“义”之彰显
本文图片

学关公 行鸿运 拜关公 结善缘
关羽将军身上最重要的与现代价值观重合的部分 , 便是平等精神

关羽|关云长呼唤“义”之彰显
本文图片

5年前我的《关云长·遗失的血性》一书出版 , 在经过大量修订和充实之后 , 现更名为《关羽大传》 , 并加入珍贵稀见插图 , 拟于今年6月底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 在漫长的修订过程中 , 我对关云长在当今的意义和影响又有了新的思考 。

在我看来 , 关羽将军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 , 因为在人类历史上 , 像刘关张这样 , 以三个人的情义建立国家的 , 可以说绝无仅有 。 在他死后数年、蜀国稍微安定后 , 刘备不惜冒着失国的危险 , 兴兵为他复仇 。 复仇虽然失败 , 但这是伟大人性的胜利 , 是汉人价值观里人情味这一部分内容的胜利 。
去年6月 , 我参加马来西亚举办的首届世界关帝文化交流活动 。 在马来西亚的多日里 , 我看到华人很多美好的一面 。 但坦诚而言 , 一些情况也使我忧虑和反思 。 海外的华人文化 , 不能仅仅停留在美食、赚钱这些层面上去 。 要寻找华人文化中更具现代价值的意旨 。 而我们今天纪念关公 , 就是要寻找关公身上更重要、更深层的价值 。 我是反对中国国内把关公文化节娱乐化的 。

既然谈到文化 , 就免不了谈读书 。
对一个作家而言 , 人格独立是最重要的 。 任何依附行为都面目可疑 , 都会削弱作者本人思考的深度 , 进而削弱他作品的力量 。 假装不问世事的高蹈的写作者是自欺欺人的 , 搞笑的 , 而放弃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是可耻的 。
我们不断地谈到文化 , 而文化的根本在于书籍 。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非常经典 , 它能高度概括民族的生存秘诀 , 就四个字:耕读传家 。

我理解耕和读的关系 , 不是并列关系 , 而是递进关系 。 耕 , 是为了读 。 这四个字蕴含了太多丰富的意义 , 它有非常伟大的独立意识 , 有一种对世界谦卑而又具强烈尊严感的态度:不管世事如何 , 我以耕养读 , 以读传家 。

【关羽|关云长呼唤“义”之彰显】在现代社会 , 这个耕字 , 也可以理解为商 , 即以商养读 。

在当今 , 在以后 , 我们不但要努力读书、读好书 , 而且要教育后代读书 。 如此 , 才能使家族、民族、世界各地华人 , 越来越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

从我本人对历史学的研究看来 , 关羽将军身上最重要的与现代价值观重合的部分 , 便是平等精神 。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将军善待百姓 , 对士兵也非常好 。 他一生的战斗 , 都是为信念而战 。 关羽将军是草根出身 , 我们也可以说 , 他身上承载的是中国历史中最为可贵的平民贵族精神 。 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 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我也常说一句话:一个人在一生中 , 最重要的不是攫取 , 而是看你放弃什么 , 你所舍弃的也彰显你的价值 。
一舍一守之间 , 人人均可高贵 。
我们每谈到关羽将军 , 首先会想到一个词:义 。 关羽将军便是义的化身 。 那么什么是义?在我看来 , 所谓的义 , 是人与人之间理想化的、最为美好的一种关系 , 是社会的基础 , 在人与人之间的义之上搭建的社会有其稳固性 。
民间一般称作“义气”“哥们义气”等等 , 有严重的江湖气 。 但这样的认知失之狭隘 。 真正的义 , 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 , 它是讲道理的 , 有所鉴别的 , 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 比如三国中 , 残暴的董卓已死 , 受过他恩惠的名士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 , 一方面谴责董卓的残暴 , 一方面仍然去祭奠他 。 他同时表达了国家之义和私人之义 , 并清晰加以区分 。 又比如关羽将军 , 他报曹公之义 , 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虽然雄才大略 , 却也残暴 , 史书中他屠城的记录便有10次以上 。 关羽将军报达私人之义以后 , 毅然离去投奔有仁者之称的旧主刘备 。 这也是大义和小义并行不悖 , 是非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