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以美术馆教育赋能全民美育( 二 )


美术馆教育是多样性的美育。近百家美术馆,使上海呈现出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美术馆版图。中华艺术宫举行过许多载入上海艺术史册的重要展览,收藏着“上海历史文脉”“时代风采”等近万件精品力作。刘海粟美术馆、程十发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陆俨少艺术馆等以名家命名的美术馆,藏有大量海派书画墨宝。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由原南市发电厂改建而来,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而今为当代艺术“重新发电”。上海还有一些侧重不同画种的专门美术馆,如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上海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等等。各具特色的美术馆宛如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既有山珍海味,也有家常便饭;既有中华美食,也有西式快餐,任由公众各取所需,尽情享用审美的味道。
美术馆教育是开放性的美育。如今的美术馆早已不拘于绘画、雕塑等架上艺术的展示,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学艺术形式都被“请进来”,朗朗的歌声、翩翩的舞姿,使美术馆“惊艳”打开,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扩大了美术馆的“朋友圈”,也输出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此同时,美术馆还“走出去”,线下线上实现馆藏资源的美育转化。艺术作品、艺术展览、艺术活动走入校园,文教结合、馆校合作,打造美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学校充满艺术的活力;走入社区,从江苏路的“粟上海”到陆家嘴的“星梦停车棚”,巨幅墙绘、楼道美化、自治花园等“公共空间微更新”,让社区洋溢艺术的气息;数字美术馆打破时空的限制,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到区块链,再到元宇宙,让“互联网+艺术”随时随地抵达人的心灵。美术馆成为了美育的“开放大学”。
海派#以美术馆教育赋能全民美育
文章插图

美术馆教育是直观性的美育。雷诺阿曾经说过:“人们是在博物馆学会绘画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有在美术馆研习名家名作的经历,这种基于实物的学习,形象、生动又直观,往往事半功倍。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与展品“零距离接触”,可以在细细品味中,陶冶情操,涵养美感。许多美术馆在深入研究、精心策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受众对象,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导览、讲座、工作坊、系列课程等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加强与观众面对面沟通,增强艺术的感染力、穿透力和创想力。有的美术馆还活化“镇馆之宝”,培育原创IP,开发文创产品,让观众把美带回家。
美术馆教育是愉悦性的美育。“美术馆奇妙日”“师生丹青·美景无限”“‘艺起开春’嬉游节”“HOW夜读”“小蜜蜂导览”“夏日影戏”等花色繁多、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美术馆像谜一样的存在,吸引了无数的粉丝。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沉浸在“乐学”的情境中,受教育者不再是被灌输的对象,而是活动的主角。孩子的欢笑,大人的喜悦,都随心而发地写在了脸上。寓教于乐,让人们在“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美育的乐趣。
新时代,新美育。站在新的起点,上海的美术馆教育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通联长三角,整合各方资源,遵循美育特点,传扬文化传统、赓续精神血脉,以全民美育为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铺底,期待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一个真善美的灵魂。
作者:朱刚(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