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建设齐文化“一课两库三平台”,倾力打造“齐地匠心”文化育人特色品牌。
建设“一课两库三平台”
构建知行合一的齐文化“1+N”课程体系。开发“解读+体验”齐文化通识课程。开设《齐文化今读》公共必修课,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齐文化礼义廉耻“四维”教育纳入入学教育课程。探索实施“要义解读”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齐文化核心要义解读为主线,重点向学生讲授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匠心文化;实践教学依托学校自建的齐文化体验馆,通过蹴鞠体验、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切身理解。开发“文化+专业”齐文化选修课程。深入挖掘齐文化中蕴含的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与学校各专业发展深度融合,开发《齐地工商文化》等10余门系列公共选修课,打造齐文化“课程超市”,涵养学生人格,培育工匠精神。
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库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专兼结合、跨界融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库。通过推荐自荐、专家遴选、学校审核,选聘67名具有文化专长的教师,逐步建立起科研与教学并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师资队伍。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企业负责人等2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指导项目申报、参与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带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线上+线下”齐文化教学资源库。以课程为中心,聚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与国家百佳出版社合作开发《齐文化通俗读本》教材,出版《稷下论丛》4期、《稷下茶座》3期,将工匠精神蕴含其中,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制作齐文化系列网络课程,开发齐文化网络教材、课件、微视频、动画等,实现远程教育虚拟空间和现场教学实体空间的融合发展。
搭建齐文化“文化育人”“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平台。铸造齐文化“文化育人”平台。深度融合齐文化核心理念,凝练富有职教特色的“齐地匠心”文化育人品牌。在学校层面,秉承齐地国工精神,倡导“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注重引导学生追求精思善为、精工细作,教师崇尚精心施教、精致育人,管理服务注重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全员全方位打造“匠心淄职”。在专业层面,将齐文化中的手工业重“精”、商业重“信”、齐派医德重“仁”的文化价值观,融入学校工科类、文管类、医学类专业(群)文化,倡导工者崇精、商者重信、医者仁心的价值追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匠心品质和职业精神。夯实齐文化“科学研究”平台。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稷下研究院,着力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方式和齐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坚持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借力山东省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系列科普读物,推动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将齐文化与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举办稷下学术沙龙17期;集聚全国齐文化研究专家力量,举办稷下论坛5期,为淄博文化建设贡献思想与智慧。广泛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创新齐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齐地匠心”文化育人品牌的内容阐释和案例凝练,凝聚更多关注力量,实现研究和传播“双轮驱动”。抓好齐文化“实践活动”平台。坚持实践创新,高品位设计文化主题活动。以齐文化精髓要义为研修内容,培育“稷下学社”社团,吸引1000余名传统文化“发烧友”,举办齐文化普及月、“稷下故事汇”“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100多场次。打造全新载体,高标准建设文化实践场所。建设“齐文化体验馆”,融合3D投射等现代科技,将齐文化与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特征紧密结合,面向社会公众和在校师生,打造宣传普及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强化需求导向,高水平推进文化普及工作。助推淄博市“齐文化六进工程”,组织教师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一步扩大齐文化的受众面和宣传普及范围。推出情景剧表演、快板书说唱、“三句半”讲解等体验式的齐文化新艺术表演形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课后持续育人以及在校园内外传播齐文化的效果。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