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无字画,愧作乐都人(下)——探访中国书法之乡乐都( 四 )


9月23日下午 , 秋日高悬 。 一阵悦耳的铃声后 , 乐都区七里店中学的学生纷纷跑进了自己喜爱的社团教室 。 在书法社团 , 四十几名学生整齐有序地坐在课桌前 , 左手按纸 , 右手执笔 , 力达笔端 , 一笔一划地写着毛笔字 。 授课老师穿行其间 , 不时纠正着学生的坐姿和运笔方法 。
教室的黑板上 , 贴着一幅作品 , 她的作者是今年13岁的赵梦雪 。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赵梦雪书的字虽然笔法稚嫩 , 字体结构略有瑕疵 , 但笔画分明 , 纵横有象 , 已见功力 , 得到了老师的好评 。
赵梦雪说 , 她的爷爷是一位书法爱好者 , 她从小看爷爷写大字 , 觉得很有趣 。 受爷爷的影响 , 她在很小时的时候便喜欢上了书法 。 知道学校有各种各样的社团 , 她毫不迟疑地报名参加了书法社团 。
在乐都 , 像赵梦雪这样受家人影响而喜欢书画的孩子还有很多 , 其中不乏天赋极好的学生 , 他们都是乐都书画艺术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 正因如此 , 在乐都青少年中间形成了新的俗语 , 那就是“不写毛笔字 , 愧作乐都人 。 ”
李积霖介绍 , 通过学习书画 , 不少乐都孩子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 他们参加全国艺考 , 被各大艺术类院校录取的不胜枚举 。
从“家中无字画 , 愧作乐都人”到“不写毛笔字 , 愧作乐都人”的变化 , 是乐都人对文化的传承 , 也是乐都人不断充实“中国书法之乡”内涵的底气 。
书法之乡的发展之路
2013年 , 乐都被评选为“中国书法之乡”后 , 乐都群众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之情空前高涨 。 在政府和书画家的努力下 , 乐都书画艺术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
在发展面前 , 乐都人没有沾沾自喜 , 反而看到了许多不足 , 有了新的思考 , 他们深切认识到 , 文化要发展 , 就不能满足于自娱自乐、自我陶醉 , 而是应该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 引领河湟文化走向全国 。
9月27日 , “书说乐都——中国书法之乡论坛”在乐都区举行 。 我省多位专家、学者及书画家齐聚一堂 , 探讨乐都书法之乡未来的发展之路 。
有专家主张 , 乐都应该依托自身文化、历史禀赋打造一座集创作、装裱、展览、鉴赏、销售为一体的书法特色小镇和书画产业基地 。 也有人认为 , 乐都应该大力挖掘历史上的书法大家 , 以他们为依托 , 宣传乐都文化和艺术 。 在乐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中 , 要尽量融入书法文化元素 , 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漫步乐都街头 , 一家家别具特色的书画装裱行、文房四宝店随处可见 , 这里出售的书画大多出自当地书画艺人(其中不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之手 。 乐都区从县城到各乡(镇)、各村 , 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老、中、青梯度发展的书画队伍 。 他们中有农民、教师、干部 , 还有手工业者、学生……在乐都 , 上至耄耋老人 , 下至黄发垂髫都在学书法、写书法 。
木欣欣以向荣 , 泉涓涓而始流 。 李积霖说 , 相比于其他“中国书法之乡”的发展 , 乐都可能落后不少 。 但近年来 , 更多的乐都人在书法的道路行走探索 。 只要乐都人对书法的热爱和尊重之心不变 , 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热情不息 , 乐都书法之乡的发展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
|家中无字画,愧作乐都人(下)——探访中国书法之乡乐都
本文图片

【|家中无字画,愧作乐都人(下)——探访中国书法之乡乐都】《青海日报》(2021年12月24日第7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