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永春苦寨坑窑址——中国原始青瓷烧制史向前推进200年

|发现永春苦寨坑窑址——中国原始青瓷烧制史向前推进200年
本文图片

宋元时期 , 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 , 被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国 。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10—14世纪 , 探索泉州制瓷业与海外贸易故事时 , 不免产生疑问:往前追溯 , 中国瓷器起源于何时 , 泉州兴盛至今的制瓷业 , 又是如何孕育?
这些问题 , 随着2016年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群的考古发掘 , 有了新的答案 , 也是令人振奋的进展——早在距今约3800年—3400年 , 相当于中原的夏代中期至商代中期 , 泉州就有了原始青瓷龙窑 , 这把我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 , 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
|发现永春苦寨坑窑址——中国原始青瓷烧制史向前推进200年
本文图片

2016年年初 , 专家组考察苦寨坑窑址 。 (康庆平 摄)
接连发现古窑址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群 , 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 。 在考古人员看来 , 苦寨坑的地理位置优越:瓷土、燃料(木材)、水源三大制瓷必要物质条件齐全 。
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所处区域 , 成为原始青瓷的“摇篮” 。 2007年 , 当地居民在山上柑橘园发现破碎陶瓷片 , 经专家鉴定 , 这属于原始青瓷 。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 , 古窑址信息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
|发现永春苦寨坑窑址——中国原始青瓷烧制史向前推进200年
本文图片

2014年 , 原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泉州市博物馆组成原始青瓷窑址考古队 , 在永春、德化两地相关部门配合下 , 对古窑址周边区域进行勘探性考古发掘 。
当时的项目负责人、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羊泽林回忆 , 2015年 , 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考古发掘时 , 大家获悉 , 附近有一个叫做“苦寨坑”的山头 , 也有古窑址 。 2016年1月、2016年11—12月 , 考古人员两次进行正式发掘 , 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这是一处比辽田尖山古窑址规模更大的原始青瓷窑址 。
羊泽林说 , 考古发掘共揭露9座有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遗迹 , 均为典型的早期龙窑;窑炉依山而建 , 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 , 分布密集 , 上部窑炉叠压打破下部窑炉 。 “早期窑炉在山坡下部 , 晚期窑炉沿着山坡往上建 , 这种层层相叠的方式 , 说明这里的烧制使用时间很长、规模大 。 ”在同属晋江流域的泉州丰泽、南安、永春、安溪等其他遗址中 , 均发现大量与苦寨坑窑址产品相同的陶瓷器标本 , 晋江流域应是苦寨坑、辽田尖山两处窑址产品的主要消费目的地 。
出土器物以陶瓷器和窑具为主 。 陶瓷器中 , 原始青瓷所占比例约为25% , 印纹硬陶占比约60% , 窑具占比约15% 。 陶瓷器形主要有尊、罐、钵、壶等 。
此前 , 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原始青瓷古窑址 , 为浙江湖州瓢山窑址 , 时代可追溯至夏代末期 , 苦寨坑窑址的发现 , 将中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 , 向前推移了200年 。
“从窑炉中采集到的碳样品检测结果显示 , 窑址年代最早在公元前1749年 , 最晚在公元前1497年 , 即最早可到相当于中原的夏代中期 , 最晚到商代中期 。 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原始青瓷窑址 。 ”羊泽林说 , 在窑址中出土大量碎瓷片 , 瓷片上有人为加工痕迹 , 说明这些碎片或曾被作为生产生活工具使用 , 在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 更容易加工的瓷片 , 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具的重要补充 。
获评“2016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