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面对刘裕的五路大军,姚泓没听东平公姚绍建议,后秦命运就此注定

引言江水壮阔浩森,滚滚东去,将刘裕的些微不快一扫而空,更激发出了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想当年,志在兴复的祖逖率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击相中流,誓言若不能清复中原,绝不复渡大江!如今言犹在耳,斯人已逝,只有浩浩长江水无语东流。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年逾五十的刘裕独立船头,北望神州,忽然间体味到,自己的个人命运,冥冥中便是天命,自己的一己私利,竟合于国家与民族的大义,不禁觉得一股苍凉之气盈然于胸,竟有泫然欲泣之感。义熙十二年九月,刘裕抵达北伐的大本营彭城。与此同时,五路大军正按照既定的部署,向后秦境内挺进。其中进展最快的,是檀道济和王镇恶统领的第三路军。檀道济&面对刘裕的五路大军,姚泓没听东平公姚绍建议,后秦命运就此注定
文章插图
从寿春出发后不久,檀道济和王镇恶即分军前进,檀道济统军沿颍水北上,攻略后秦新蔡、陈郡、颍川诸郡,王镇恶则沿淝水、睢水北上,取谯郡、梁郡后直指荥阳。按照部署,两人将于洛阳会师,等待刘裕大军到来后再西进入关。檀道济早在京口起义时,便追随刘裕,后来讨桓振、破卢循,常身先土卒,立下赫赫战功,但一直以来都是担任偏将的角色,很少单独指挥一支部队。一方面是因为他年龄资历较轻,一方面也与刘裕的猜忌心理有关。高平檀氏家族合门从义,除檀道济外,檀韶、檀袛等人都在朝中官居高位,加之檀家子侄众多,在多党中颇有势力,所以刘裕对檀家的人,向来是用七分、防三分,一边考察,一边谨慎使用。前不久,刘裕刚刚从建康出发,时任青州刺史的檀袛未经请示,便擅自带兵出广陵,到位于建康以北的涂中(今安徽滁河下游)去搜捕盗匪。檀道济&面对刘裕的五路大军,姚泓没听东平公姚绍建议,后秦命运就此注定
文章插图
留守的刘穆之得到消息后颇感紧张,因为搞不清楚檀袛到底是真的抓捕盗匪,还是趁刘裕出征、京师空虚的机会阴谋不轨。还是张邵比较冷静,他对刘穆之说:“现在檀袛的哥哥檀韶在中流任江州刺史,弟弟檀道济则任北伐先锋,如果我们展示出对檀袛的怀疑,很可能会激起变乱。不如派人前去迎接慰劳。檀袛目光短浅而无远志,必会安然无恙。”最然这件事后来确如张邵所料是一场虚惊,却也看得出檀氏兄弟,在刘裕集团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檀道济这次独领一军为北伐前锋,很想借机证明自己有能力独当一面。他统军进入秦境后,进展颇为顺利。后秦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今河南沈丘)投降后,周边屯守皆望风降附,只有新蔡太守董遵负隅顽抗。檀道济三下五除二攻下新蔡,俘虏董遵,绳拥索绑将他押入营门。这董遵忽然叫道:“古时候的王者伐人之国,都要待士以礼。你们凭什么兴不义之师,进犯我国,还待国士以非礼?”檀道济的进军属于突袭,事先并未向后秦宣战,但秦晋为敌已久,后秦长期侵扰东晋边境,双方根本谈不上什么先礼后兵,至于优待战俘以国士之礼,更是痴人说梦。檀道济心说你当两国打仗是过家家呐?根本不和他废话,一刀砍了,拔营启程,直奔下一个目标。很快,檀道济势如破竹,攻下了颍川郡治许昌,而王镇恶军,也拿下了黄淮之间的重镇漆丘(今河南商丘东北)。檀道济&面对刘裕的五路大军,姚泓没听东平公姚绍建议,后秦命运就此注定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第二路沈林子部进展也很顺利。入秦境不久,襄邑(今河南睢县)的地方大土豪董神虎聚众一千余人响应晋军,沈林子便以董神虎部为向导,合兵攻克仓垣(今河南开封北),后秦兖州刺史韦华见势不妙,立刻投降。随着晋军在关东迅速推进,破城失地的告急文书,一份份传入了长安城。此时,后秦第三代领导人姚泓上任刚刚半年。史书上对这位老兄的评价是“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基本上是一个心地善良的文艺青年。太平岁月,这样的人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但可惜他生在了战乱年代,不免便要成为人人可欺的儒弱之主。姚泓即位不久,河东地区便爆发了数万落匈奴人的叛乱,仇池氐杨盛攻陷祁山(今甘肃祁县东北),威逼后秦的西部边疆,而崛起于鄂尔多斯大草原的匈奴人赫连勃勃攻陷阴密(今甘肃灵台西),进据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持续不断地寇掠后秦的北境,姚泓只好仰仗叔祖东平公姚绍左支右细充当救火队长。不等刘裕来攻,后秦内部实际上已经是危机四伏了。面对如此严峻的边疆形势,姚泓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讨论御敌方略问题。会上,东平公姚绍提出:现在晋师已经攻占了许昌,正向洛阳挺进,而赫连勃勃也觊觎安定。然而不论是洛阳还是安定,距离长安都较远,仓促之间难以救援守卫。我们应该收缩防线,将镇守四方国境的十万军户,统统调回拱卫京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