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广东美术馆双展开幕:探寻广东艺术百年发展的线索与精神

形式|广东美术馆双展开幕:探寻广东艺术百年发展的线索与精神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形式|广东美术馆双展开幕:探寻广东艺术百年发展的线索与精神】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朱绍杰 实习生 陈晓楠 通讯员 曾睿洁
辞旧迎新之际 , 广东美术馆推出两大跨年展览 。 12月24日 , 《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2021)》和《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
两大展览相互呼应 , 从传统与当下两个视角相向而行 , 探寻广东艺术百年发展的线索与精神 , 将持续至2022年2月27日 。
形式|广东美术馆双展开幕:探寻广东艺术百年发展的线索与精神
文章图片

杨之光《青工的舞蹈》
活化典藏:展现广东美术的时代精神
近年来 , 在国家政策和美术馆学趋势的双向引领下 , “以多元方式活化典藏”成为广东美术馆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 自2017年起 , 广东美术馆与中国美术馆在学术研究和展览合作方面展开持续交流与合作 , 多次以巡展、邀请展的形式给观众带来精彩的展览 。
本次《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展出广东艺术家及曾在广东生活工作过的各时期艺术家共130余件作品 , 汇集了中国美术馆藏与广东美术馆藏居廉、李铁夫、高剑父、司徒乔、关良、林风眠、李桦、古元、黄新波、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汤小铭等主要艺术活动在广东地区的艺术家作品100余件及部分特邀艺术家作品 , 力求全面再现广东美术的历史景观 。
20世纪以来 , 广东绘画开始了其从传统形态向近代以及现代形态转化的过程 。 广东美术因其自身深厚的史学底蕴及风格鲜明的革新精神 , 在近现代中国美术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 本次展出的丰富图像展示广东艺术家在各个时期独立思考与勇于实践的精神 。
本次展出的中国美术馆藏《刘素薇肖像》 , 是“中国油画第一人”、广东油画家李铁夫的珍稀传世代表作之一 。 该作作于1942年 , 画中女性形象鲜明 , 即便放在今天都毫不落伍过时 。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活跃在广东的画家 , 李铁夫的这件作品成为华南地区的现代文化象征 , 对于像他这一代的画家而言 , 美术已经不再是雅室清玩 , 而是社会变革的手段和改造社会的工具 。
在展厅中 , 一幅杨之光的《青工的舞蹈》引人注目 。 杨之光女儿杨红表示 , 这幅1956年的作品鲜少露面 。 作为写意人物画 , 这幅作品笔法潇洒、造型准确、色墨交融、刻画生动 , 恰当表现了光影 , 增强了人物的体积感与丰富性 , 形成作者以西融中的独特画风 , 堪称岭南画学大家在舞蹈人物画的代表作 。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 , 该作体现了广东美术工作者的时代精神:并不追求当时的时髦画风“高大全”“红光亮” , 反而将劳动者的时代性彰显得更为生动准确、更为精神焕发 。
形式|广东美术馆双展开幕:探寻广东艺术百年发展的线索与精神
文章图片

曹斐《亚洲一号》
互融互通:新技术催生文艺形式创新
近年来 , 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 , 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 ,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 , 拓宽了文艺空间 。 王绍强表示 ,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很多观念与表达上的新突破 , 这与20世纪岭南画派“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相符合 。 近年来 , 广东美术馆在近现代美术史的学术研究体系中不断深化 , 在广东美术、沿海及湾区美术发展、当代艺术等领域进行展览体系的升级 , 持续关注未来的艺术生态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