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纸质烙画师陈海明让火与纸成为CP

纸质$纸质烙画师陈海明让火与纸成为CP
文章插图

陈海明
纸质$纸质烙画师陈海明让火与纸成为CP
文章插图

月满磁湖
纸质$纸质烙画师陈海明让火与纸成为CP
文章插图

永不熄灭的灯火
纸质$纸质烙画师陈海明让火与纸成为CP
文章插图

逆行者
扫码可看更多烙画及创作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林楚晗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毕竟纸一碰到火就会变成灰烬,但有人偏偏要让这不相容的两样碰撞,并巧妙地让艺术在它们的碰撞中诞生。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被陈海明做到了--用烙铁在纸上作画。在他的巧手下,纸和火也变得有了CP感(CP,英文couple的缩写,夫妻、情侣、恩爱般配的一对之意)。
近日,江汉关博物馆举办了国家一级美术师陈海明烙画展--《火与纸的艺术》,24幅作品既有中国画的笔墨气韵,又有西画的神采,让观众赞叹不已。12月17日,采访人员电话采访了陈海明,揭秘纸质烙画的秘密。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烫画、火笔画,是中国传统美术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起于汉代,后失传,清朝时又兴起,是以火为墨、以金属为笔在物体上作画。
与烙画的缘分源于一次意外。1963年出生的陈海明告诉采访人员,18岁在一次修理收音机时,烙铁不小心把桌子烫出了一个烙印,这烙印看起来像一个山峰,他顿时灵感大发,开始用电烙铁在木板上烙画。
后来进入湖北省美术学院读书,掌握了专业绘画技巧,他对烙画越发沉迷,并开始尝试在纸上作烙画。接触到更多资料后,陈海明惊异地发现,原来烙画已有千年历史。他不由在心底惊叹和古人的相遇好似冥冥之中的注定。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陈海明创作出一幅幅纸质烙画作品,声名鹊起,作品走出湖北、走出中国,多次在国外展览。
怎么避免纸一碰到火就烧着?面对采访人员疑问,陈海明笑说:“其实没有诀窍,就是熟能生巧。”他坦言,烙画不难,真正难的是作画者的艺术功力和艺术素养,所以创作烙画在注意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这样烙画就是有生命力的,而不是单纯地用烙铁在纸上添黑加粗、修修补补。
陈海明经常采用中国画技法,使作品既有中国画“黑白灰”的墨韵,又有西洋画“光面体”的神采。而为了能有笔墨纸砚形成的中国画的晕染效果,他尝试了电烙铁、氧焊枪、打火机等不同工具。
除了画大山大河和花鸟虫鱼,这些年,陈海明还结合时事创作了不少主题性烙画。疫情期间,他创作了《逆行者》《加油武汉》《英雄之城·雷神山》等。2018年,为了推广家乡,他耗时一个多月创作了长10米宽40厘米的《江南明珠·黄石》。
陈海明说,和烙铁打了40年交道,火在纸上行走的感觉,“就像是在自己皮肤上一样敏感,停留几秒有什么样的效果,我了如指掌。”烙铁温度高且重,有的甚至达到了2.5公斤,一不小心手就会被烫着,对此陈海明笑说:“搞烙画的人受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的手都是老茧和水泡,平常表演的时候会戴上手套遮盖。”
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不少,能坚持下来的却不多。那为何陈海明能痴迷于烙画艺术40年不改?他告诉采访人员:“纸和火在一起是不可控又可控的,它们在一起很奇妙,不同的温度变化会带来图案不同的深浅和肌理效果,让我着迷。”
编辑:周喆宇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