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照诗!毛主席的这首题照诗,表现手法独特,意境开阔,古今无人能相媲美
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她与题画诗同源,是一种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不过,题照诗的历史并不悠久,因为照相技术诞生于1839年,1846年才传入中国,照相技术在民间普及,也就是几十年的事儿。
在我们迄今所见到的题照诗中,毛主席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诗,堪称经典,无论是艺术表现手法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以说是远远超过前人,后人更是无有能及者。
文章插图
为照片题诗,是诗画艺术的拓展和延伸。在我国,为画题诗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算得上是为画题诗的开山之作。最早的一张人物照片是清代的爱新觉罗.耆英,照片拍摄于1844年,当时耆英任两广总督,在中法进行《中法黄埔条约》谈判的间隙,法国使团的官员于勒.埃及尔为耆英拍摄的。
我国在照片上题诗的第一人,是清代的醇郡王奕環,照片拍摄于1863年,画面是醇郡王奕環和两个各持刀枪侍卫的合影。奕環为照片题诗一首,没有题目,应为七律,诗后写有“醇郡王自题”几个字。诗是这样写的:
文章插图
波面残阳耀碎金,炎光消尽觉凉侵。莫言倥偬三军事,也得逍遥一律唫。碧草马嘶欣脱辔,青溪人生乍开襟。云容糺缦随风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七儿,光绪帝的父亲。这首诗写于1863年,当时,奕譞是军机处的实际操控者。诗中描写的是晚操后,奕譞面对晚照中的河水,抒发自己人生志得意满的心情。
鲁迅先生写于1903年的一首小诗,在1931年以《自题小像》为题,附在自己照片的背后,赠送给他的好友许寿裳。诗的内容是: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盘暗旧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日本留学,面对祖国破碎的山河,鲁迅抒发出一种无人能理解的苦闷之情,决心以生命来报效祖国,唤起危难中的民族的觉醒。
文章插图
毛主席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诗,写于1961年9月9日,诗的内容是: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题照诗与通常意义上的诗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是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籍物言志。特殊性在于,这种形象的获取排除了主观上的选择,必须按照片提供的画面进行。正因为如此,作者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弄不好,很容易把诗写成解说词。
苏轼为惠荣和尚《春江哓景》这幅画的题诗,就很有代表性,是典型的看图写诗。“竹外挑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所选物象,都是画中有的。末句“正是河豚欲上时”,虽然有脱离开画面的想象,但最终还是由画面中的水而产生的联想。
毛主席的这首题照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把照片中所能见到的景物应用到了极致。仔细看看这张照片,顶部是松,占据很大空间的云,再就是陡立的山峰,还能感觉到的便是暮色了。至于仙人洞,我们在画面上根本就看不到,这里因为拍摄者是站在仙人洞前,眼望西北方向的锦绣峰所摄取到的景观,因此,照片才命名为《庐山仙人洞》。事实上,画面是仙人洞的景物延伸。画面上虽无仙人洞,但却由诗题文字提供。
- 打油诗$打油诗·九首丨奔月嫦娥休笑我,温壶美酒送入喉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江苏省军区#我与酒与美女诗人……!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十二月十五夜$30个“落入凡间”的神仙诗句,唯美浪漫,惊艳了时光
- 香远&原创诗词|忽如一夜桂花来,苦等三天恰自开
- 诗歌|点赞近百万!这些小学生亮了
- 冯恩昌|【临朐印记】冯恩昌:?听琴与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