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二 )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一般来说,苏麻离青就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 。 到目前为止,经国内外古陶瓷界专家多年来的考证研究,基本赞同“苏泥勃青为明初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引进”,也有认为是从伊斯兰地区引进的 。 那么“苏麻离青”料的确切产地究竟在哪儿呢?多少年来国内外古陶瓷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 最早对这一问题提出过答案的恐怕要算是英国的霍伯逊先生了,这位把中国古玩界中那些地道的行话如“橘皮”“棕眼”等介绍给西方的人,在其至今乃被西方人捧为瓷学“圣经”的经典著作《明朝瓷器》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地方叫“巴勒查斯坦”,那是古波斯东部与巴基斯坦交界的一个地区 。 但他并没有提供这些说法的来源依据;《中国陶瓷》一书说利用“从中东地区进口的钴土矿”,也没有具体说是从哪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钴料的产地是伊朗卡山的卡姆沙村,村民们以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此名字来命名此料 。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 因为它是根据珍贵的史料记载,即波斯陶工阿布尔、卡西姆于1301年写成的记录性论文,文中对各种金属在釉下或釉上会产生什么颜色等做了非常详尽的说明,不仅如此,还对各种原材料产于何处有详细的记载 。 其中有一条可以这么翻译:“蓝色,工匠们称其为苏麻离,它的来源是卡山城周围山上的卡姆沙村” 。
如何认识苏麻离青
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证苏麻离青究竟出自何方,更需要关心的是如何认识苏麻离青是最重要的 。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正德时期;四是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陶瓷史称其为“空白期” 。 由于烧制工艺不同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诸原因,苏麻离青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呈色状况有着明显的区别 。 这当中,尤以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 永宣时期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 。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明洪武 青花缠枝菊纹执壶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文物出版社2006年印刷)介绍,青花色泽的浓艳,是永乐、宣德时期最主要的共同特征 。 这时期所用的青料是“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锰较低,含铁量较高 。 由于含锰低,就可以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 。 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 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却又相映成趣,被视为无法模仿的永、宣青花瓷器的“成功之作” 。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铁锈斑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元明青花瓷的收藏家是这么鉴定的
本文图片

典型的苏麻离青产生的艺术效果,浓艳、晕散,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是浓色处出现铁锈般的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