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林青霞、金圣华、李景端:关于颜色的对话

一位是盛名影星 , 一位是知名大学教授 , 另一位则是老出版人 。 三位不同职业的人 , 竟对颜色这一视觉现象 , 有过一场值得回味的非直接对话 。
林青霞|林青霞、金圣华、李景端:关于颜色的对话
本文图片

2005年 , 华人学者高克毅(乔治高)先生 , 寄给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金圣华女士一本书名为《黑色》的书 。 在西方古代经典中传说 , 认为第一种使用的绘画颜料是黑色 。 金教授把这本书 , 转送给了影星林青霞 , 引起了青霞的极大兴趣 。 在她们俩随后的交往中 , 谈颜色成了经常的话题 。 有一天晚上 , 林、金二人同游书店 , 目睹书架上五颜六色的图书 , 十分兴奋 。 看到有几本专门讲颜色的书 , 一种颜色一本 。 她们就买了两套 , 有红、蓝、紫、白和黑色 , 一人一套 , 各自像小孩子捧着心爱的玩具 , 欢天喜地地回家 。
金教授很欣赏青霞对颜色的审美情趣 。 她举青霞对前辈娃娃影后李菁四次衣着的评语为例:“从粉墨雪纺长裙 , 到苹果绿套装 , 再到咖啡色衬衫 , 至最后黑白上衣 , 色泽一次比一次黯淡深沉 , 那由绚烂归于平淡的过程 , 恰象征着主人翁由盛至衰的残酷命运 。 ”更能表现金对林这种欣赏态度的 , 是金教授翻译了一本加拿大诗人布迈格的名作《彩梦世界》 , 这是专门描绘颜色的诗集 。 金教授特意邀请青霞为该书作序 。 正有心关注颜色的青霞应允了 , 写出了一篇《有生命的颜色》好序 。 青霞这篇序言 , 在2009年被当作范文收入《大学语文》 , 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
林青霞对金圣华的颜色观 , 也有很精彩的评语 。 她这样写道:“金圣华教授一身枣红出现在我家前院 , 高雅中透着风韵 。 枣红穿在我身上 , 从来没好看过 。 这颜色经过金教授深浅得宜的搭配 , 煞是好看 。 这是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 因此每当我想起她 , 脑子里就浮起红酒的颜色 。 ”“看到圣华新近翻译的有关颜色的诗集 , 让我对色彩有了新奇微妙的感受 。 这使我想起 , 有一次我和圣华到香港艺术中心看完画 , 她一身紫色纱裙 , 由石阶上走下 。 我迎着她的手 , 那衣裙在风中摆动 , 真是宛如音乐 , 好美 。 ”青霞在评论金教授的颜色观时 , 也联想到自己对颜色感受的变化 。 她回忆说:“小时候我很喜欢鲜黄色 , 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对颜色没什么特别感觉 , 好像也无所谓 , 后来发觉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穿灰色 , 有时会穿黑色 , 因为黑色最安全 , 最不容易出错 。 经常买红色的衣服但很少穿 。 最近钟情于象牙色 , 也喜欢粉紫和暗粉红 , 也许是反映出我目前的心境吧 。 ”“红会尖叫 , 红有利爪 , 红还会窥视 , 真叫人震惊 , 原来红这么有生命力 。 ”“不知道为什么 , 我总喜欢买红色的衣服和红色的唇膏 , 却很少用也很少穿 , 看了布迈格的诗 , 才让我意识到 , 原来我喜欢的是它那令人惊艳的特色和生命力 。 ”
林、金两人对颜色各有偏重 , 但她们俩也有相同的喜爱 。 比如青霞就这样形容过:“用黑来形容池水的深沉和静谧 , 用绿苇形容纠缠的感情 。 因为黑和绿的结合而产生不同的面貌 。 记得有一次我和圣华见面 , 两人不约而同地都穿黑配绿的衣服 , 也都穿出各自的味道 , 两人相视而笑 , 非常有趣 。 ”
因为林、金两位的文章都发给我读过 , 这也难免引发我的一些议论 。 我曾发表过《用心灵感受颜色》的短评 , 不经意地也参与了这一场关于颜色的对话 。 我写道:“颜色是客观的存在 , 人们辨认颜色自然是用眼睛 , 但是 , 要想悟出生活中颜色带给人们的感受 , 那可就要靠心灵了 。 这正是林青霞这篇散文要告诉读者的 。 她借用金圣华的穿着、共同买书以及金的译诗 , 向人们传达:颜色 , 不只能看 , 而且还能听 , 能读——圣华喜欢美丽的颜色 , 她能读出加拿大著名诗人布迈格的内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