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给死者整容?90后女孩处理过近万具尸体,亲妈嫌不吉利( 二 )



辛沙沙当时心里的感觉 , 就是后悔 。 她怵得很 , 不明白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听父母的劝 , 非要选择这个专业 。
但是都走到这一步了 , 不尝试一下就是功亏一篑 。 就这样 , 辛沙沙鼓起勇气 , 把手伸向了冰凉的尸体 。 这也算是 , 她第一次踏入了入殓师的门槛 。
自那以后 , 辛沙沙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逝者 。 腐烂程度严重、面目全非的比比皆是 。 很多次 , 她见到逝者 , 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 而更多地 , 是对生命脆弱的一种感慨 。 她一次次地忍住了落泪的冲动 , 渐渐对自己所学的遗体整容、防腐、殡葬心理学等理论内容 ,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克服心魇 , 找到自我价值
实习期结束了 , 22岁的辛沙沙顺利毕业 , 也拿到了济南殡仪馆的入殓师一职 。 这个时候 , 她又犹豫了起来:“我真的要从事这一行吗?”
一方面 , 她想起实习阶段的经历 , 很多时候下班回家 , 冲了好几遍澡 , 都觉得自己身上有尸体的味道 。
另一方面 , 父母的极力的反对 , 也让她心力交瘁 。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违背他们的意愿 , 执拗地做这件事 。
早些年 , 辛沙沙对入殓师一职的“热衷” , 只是来源于一种神秘感的吸引 。 但大学四年 , 她已经充分地了解并接触这一行 , 那种年轻的热情 , 早已支撑不了她继续走下去 。

就在犹豫不决之时 , 一对年轻的父母找到了辛沙沙 。 他们带着女儿的照片来访 , 眼里满是疲惫与恳切 。
原来 , 他们的女儿因为车祸意外去世 。 这场车祸 , 让女生的遗体严重受创:头骨塌陷 , 脸上也几乎辨别不出五官 , 看上去触目惊心 。
“我女儿爱美 , 你能不能帮帮我们?”
看到女孩的照片 , 辛沙沙一下子绷不住了 。 这个女孩年纪和她相仿 , 笑容灿烂 , 却突遭意外 , 现在连体面地离开都成了问题 。 她当场应允下来 , 开始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 , 和有经验的老师讨教过往的修复案例 。
接下来的几天 , 她忙得连轴转 , 拼尽自己的全力为逝者缝合、拼接 。 不过 , 一旦工作起来 , 很多精细活儿没法中止 , 辛沙沙就经常忘了吃饭 。
等她完成了这个单子 , 抬头一看已经是深夜 。 此时殡仪馆静悄悄 , 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 而陪伴在自己身旁的 , 竟然是20多具停放的遗体 。
因为一直沉浸在复原工作中 , 辛沙沙并没有感到恐惧 。 到了第二天 , 父母见到复原后的遗体 , 喜极而泣 , 甚至要在辛沙沙面前跪下道谢 。
看到家属的情绪流露 , 辛沙沙才真正明白了这个职业的意义所在 。
入殓师并不晦气 , 而是一个对生命充满敬畏的职业 。 它的存在让活着的人 , 可以再见到至亲至爱的一面 , 然后好好告别 。
克服偏见 , 坚守岗位
成为一名高级遗体整容师后 , 辛沙沙的困难模式才真正开启 。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 死亡是一件非常肃穆、并且带有不吉利意味的事情 。 虽然大家都会尊重逝者 , 但是对于与遗体打交道的活人 , 可就未必了 。
辛沙沙的房东知道她在殡仪馆上班后 , 就马上通知她搬走 。
而干这一行 , 单子出现的时间也没个准儿 。 过年过节开工 , 辛沙沙想要打车去工作单位 , 也会被司机骂“真晦气” 。
更过分的是 , 有的时候即便是死者的亲属 , 见到辛沙沙也会避之不及 。 有一次在告别厅 , 有个母亲带着孩子来参加殡葬 , 就以辛沙沙为“反面教材” , 教育孩子不努力学习就会做这样的工作....
总之 , 大家对入殓师的职业 , 总是带着有色眼镜 。 而辛沙沙也很自觉地 , 不会去参加朋友亲人的红事 , 远离人群 , 生怕大家心有芥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