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第八届“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举行

【 中国电影&第八届“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举行】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采访人员 高凯)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主题的“2021清华国家形象论坛”日前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当日指出,七年以来,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举办的每届论坛,都聚焦国家形象传播这一国家战略议题精心设计、深入研讨。国家形象研究既深植于应对国际舆论环境变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现实关怀,也着眼于掌握国际话语权、构建大外宣格局的理论思考,要积极探索以中国声音诠释中国实践、以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以中国经验升华中国理论的实践道路。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研究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形象与公共外交》国际学术期刊联合主编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ull),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六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
刘晓明围绕可信、可爱、可敬的关键词,阐述了国家形象塑造的三个重点。第一,“可信”的中国形象,包括三个层面:一要讲述真实、准确、全面的中国;二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三要重信守诺,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二,“可爱”的中国形象,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全球抗疫的引领者。第三,“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原则、讲公理、讲正义,反对霸权主义、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划线,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于运全以“中国全球大国形象塑造的历史新纬度”为题,阐释了民意调查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数据显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得到广泛认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获得较高国际评价;国际青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青年,对中国好感度较高。中国与世界的认知正处于一个重要的互动磨合期。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期待,中国形象塑造需要进一步用好民意调查这个渠道,持续发挥民意调查的舆论风向标作用,加强新时代国家形象和国际受众的系统性深入性研究,不断增强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精准性。
尼古拉斯·卡尔以“声誉安全:后疫情时代的软实力”为题,呼吁各国在信任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协作。首先,新冠疫情使世界遭受重大危机,媒体、政治、外交都面临严峻挑战。其次,声誉与所有国家都息息相关,新冠疫情对很多国家的声誉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这为我们反思国家行为提供了启发。其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良好的国家形象日益取决于各国为了世界集体利益而做的事情。其四,世界的未来发展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特别是在气候议题以及其他可能合作的领域。
苏同当日基于实践经验分享了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的四点思考。一是沟通角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国际传播和沟通中难度较高,应当使用当地人听得懂、能接受的话语方式进行沟通。二是沟通方式,分圈层传播与精准营销结合,官方渠道与社交媒体互补,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的优势,建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动和参与。三是沟通对象,要关注青年群体,把握好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导向和话语方式。四是表达方式,利用好视觉叙事和修辞跨越文化差异,特别是利用卡通动漫形象展示可爱的中国形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IP,引发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