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当下 , 书法的实用性功能日益弱化 , 人们大多不再以毛笔为书写工具 , 书法作为艺术的纯粹性越来越强 , 它常常出现在展示空间里 , 这也意味着书法展览时代的开启 。 当代书法展览机制下的创作 , 一方面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创作队伍的迅速壮大 , 另一方面也带来千篇一律的“展览体”现象 。

展览机制的兴起和发展
从当代展览的含义来说 , “展览”即英文中的“exhibit” , 源于拉丁语“exhabere” , 原意是将自己拥有的东西拿出来 。 古希腊时代至17世纪的欧洲 , 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都是直接附着于建筑物之上 。 中国的艺术以壁画、造像、青铜器、石刻等表现形式体现在石窟、寺院、宫殿以及碑版墓志上 。 古代中国文人圈书画的展览形式 , 多体现在以小圈子文人把玩形式的书房文化 。
虽然说中国当代的书法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展览机制和其他姊妹艺术展览的影响 , 却也不完全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 据史载 , 中国展览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 , 早在西周时期即有陕西岐山凤雏山村的宗庙会 , 每年度举行一次 。 特别是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 , 由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 , 历时八年 , 刻成46块石碑 , 立于太学门前 , “其观视及摹写者 , 车乘日千余辆 , 填塞街陌” 。 这应该算是古代最轰动的大型书法展览了 。
我国当代的大型艺术展应该是从1949年7月 ,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正式成立时 , 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国美展)开启的 。 该展展出了木刻、素描、国画、雕塑、漫画、油画、水彩等多种门类的艺术作品 , 是我国当代美术作品的一次集中体现 , 规模巨大 , 反响热烈 。
1956年 , 中国书法研究社成立 。 研究社以举办书法展览、书法讲座、出版碑帖及书法著述为宗旨 , 全面开展书法展览活动 。 接下来 , 1979年由《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竞赛 , 把书法展览推向一个高潮 。
【书法|“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1980年5月 , 备受书法界瞩目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在沈阳开幕 。 这也是书法创作者期待的一个最高规格的展览 。 这样全国规模的书法篆刻展览 , 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 ,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和中国书协的成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时间到了1981年5月5日 ,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 意味着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了自己的组织 , 有了自己的家 。 中国书协的成立 , 拉开了当代书法艺术展览的帷幕 , 自此 , 一系列展览轰轰烈烈地开始举办 , 影响和改变了当代书法人的创作方式和审美认知 , 同时 , 也开启了中国书法的展览时代 。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 , 是新中国书法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 ,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团体 , 标志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确立了书法的独立地位 。 书法家们终于有了归属感和身份的正式确认 。
中国书协成立后 , 各地书协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 。 先后举办了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五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 以及篆、隶、草、行、楷、篆刻展数十次 , 各种商业展、冠名展数不胜数 。 以展览为轴心的创作形态 , 影响了书坛四十年 。 大量的展览是推动书法创作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