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红星书评|叶梓《书法里的茶》:奇茶与妙墨俱香( 二 )


还有 , 焚香烹茶 , 看出了唐寅壮年岁终前的落寞与孤寂;钱谷与文彭二人共享美景佳茗的世交情谊和闲适心境;狂放刚烈的徐渭因雪天路滑 , 不得已“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无奈又自适……皆是书里书外对艺术作品和书家性情人格的别样诠释 , 读至此 , 不禁令人会心一笑 。 那些法帖手札上个性迥异、出神入化的点画 , 无疑是一曲无声的乐章 。 功夫在字里 , 情境在行间 , 中国书法的魅力 , 不可言表的抒情功能 , 进一步得到了巧妙的解读和阐释 。
历代书法大师 , 大都诗书俱佳:汪士慎“茶香入座午阴静 , 花气侵帘春昼长” , 朱耷的“幽闲无过道人家 , 洗砚焚香自煮茶” , 梁同书的“棐几只摊淳化帖 , 雪瓯频试敬亭茶” , 赵之谦的“扫地焚香得清福 , 粗茶淡饭足平安” , 不仅是书法史上的奇珍异珠 , 亦是诗词苑里的佳句名联 , 如果没有了茶“流华净肌骨 , 疏伦滌心原”的奇妙作用 , 历代文人墨客、书家才子必然是少了一种寄情风物、涤荡心灵的绝妙载体 , 也就少了“奇茶与妙墨俱香”的灵感契机 。
书法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艺术 , 书法审美也是多元的、多视角的 。 不论是喻物的立场 , 或造型美的理念;不论是缘情派的抒情意志 , 或形而上的伦理视角 , 书法的审美原理总是无法斩钉截铁、一语道破 , 这是东方美学的魅力所在、复杂所在 。
《书法里的茶》一书深谙书法审美的本质特征 , 绝没有自以为是牵强附会的猜测描摹 , 没有煞有介事言之凿凿的感言断语 , 而是采取了一种极恬淡审慎的笔法 , 轻轻拂去故纸上的尘埃 , 慢慢拨开时空的雾障 , 絮叨那些鲜为人知或不经意的小细节 , 往往是点到为止 , 令人遐想无限 。 这本书有发现 , 更多的是呈现;也有考证 , 更多的是品评 。 了无痕迹、缀珠成串 , 短短篇什 , 竟说道了那么多书艺中的茶事 , 这样一件件“小摆设”其实是风光无限 , 妙趣横生 , 这样的书 , 注定是能够“把薄书读厚”的类型了 。
【书法|红星书评|叶梓《书法里的茶》:奇茶与妙墨俱香】叶梓自幼生长于陇东南山乡 , 近年来移居江南 。 恬淡平和的生活态度 , 适逢水乡泽国文化氛围的滋养 , 使其文风渐趋清丽温雅 , 而他执着而虔诚的写作态度、勤奋刻苦的思想磨砺和审美修为 , 大大厚植了他内心固有的文化情怀、艺术禀赋、诗性气质 。 这些年他笔耕不辍 , 佳作连连 , 著述日丰 , 在他的创作道路上 , 《书法里的茶》也许是信手拈来或妙手偶得 , 算不上什么大部头的东西 , 但恰恰是这不经意的“小摆设” , 映射出他渐成的大气象 。
现如今凌空蹈虚、高言大志或矫揉应制、附庸风雅的东西太多了 , 缺少的正是静下心来 , 从细微处思考和书写人生 , 写有性情有意味的小话题 。 好在叶梓从来没有过强的“使命感”和雄心 , 但他将写作的责任融入了生命的需求 。 他的写作也如饮茶作书 , “矮纸斜行闲作草 ,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语) , 漫不经心地写 , 渐入佳境 , 终成大器 。
作者简介:

书法|红星书评|叶梓《书法里的茶》:奇茶与妙墨俱香
文章图片

叶梓 , 本名王玉国 , 甘肃天水人 。 中国作协会员 。 副研究馆员 。 文学创作一级 。 鲁迅文学院第27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 江苏省第五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 近年来创作的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散文》《山花》《美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 获甘肃黄河文学奖、孙犁散文奖、鲁藜诗歌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等文学奖项若干 。 出版有诗集《馈赠》 , 散文集《穿过》《流浪的诗圣》《天水八拍》《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等9部 , 现供职于苏州市吴中区文化馆 , 从事专业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