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贾母一堂人情世故课,不中听,但玲珑剔透的黛玉瞬间领悟了
文章插图
有句歇后语“好心当作驴干肺”,是指人不识好歹。
所谓识好歹,就是要分清是非,懂别人的好意。
人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面热心苦,有的面冷心热。
好听话谁不爱听?但可能藏着毒;不入耳的话当然不动听,却也可能藏着关心。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固然有些傲娇毒舌,但好歹,她从来分得清。
第四回黛玉初进贾府,饭后,贾母打发走了王夫人、凤姐、李纨等人,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就罢了。”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林黛玉从小当男孩养,有家教老师专门指导,只刚念了,就是说刚念完了《四书》,这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翻完了,而是包括读写背、理解的。
林黛玉到贾府也就7、8岁吧,就读完了《四书》,这太了不得啊!即使贾府最宝贝的公子哥贾宝玉,都逊色了。
文章插图
贾宝玉十一、二岁,曾与秦钟一起到贾家私学上课,贾政是怎么告诫他的?
“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可见那会儿,贾宝玉还没读完《四书》呢。
贾政眼中贾宝玉最该背熟的书,宝玉12岁都没读完,而林黛玉7、8岁就读完了,这差距?
当然,有贾宝玉学习惫懒的主观原因,但也能看出贾家和林家的区别。
林家是书香世家,林如海是当朝探花,对子女的教育,从没松懈半分。
也由此可见,贾家的底蕴,比之真正的书香世家,那是真的有差距。
贾母将爱女贾敏嫁入林家,相信看重的也有这点。
所以林黛玉的教养,贾母是放心的,也是欣赏的,那为什么貌似生气,说贾家女儿只是不做睁眼的瞎子罢了呢?
这并不是贾母生气或客套,前面有个细节,其他人都走了,说明是私下说的,私下说这话,客套就没那么必要,反而教导的成分更大。
文章插图
认真说来,第一,贾母知道真比不过,不要说贾家女儿了,就是贾宝玉都比不过,心里也有些酸。
第二,贾母润物无声,给黛玉上了人生第一课。
从黛玉来到,贾母的准备,一系列反应,都看得出贾母对黛玉那是真疼爱,爱女去了,留下唯一的外孙女,贾母是真想掏心掏肺,对她好。
读书明理,书读得多固然好,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下,却并没有提倡;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7岁孩童,能真正理解多少?得到的会是善意的赞美,还是恶意的讽刺?活成了人精的贾母,太懂这其中的道理了。
“藏拙”这件事,无论什么时候,都通用。
爱子女,才会教她藏拙,因为枪打出头鸟;为子女好,才会教她不骄,因为恃才傲物,遭人嫉恨,自掘坟墓。
关键是贾母这番身教,没有抛给瞎子看,七窍玲珑心的黛玉,不仅没有不舒服,还瞬间就了悟了自己的莽撞。
贾家高门大户,从黛玉一进门,所见所感,无不超过她以往的认知,贾家的女儿,金堆玉砌长大,如何会只是“不当睁眼瞎子罢了”?
贾宝玉都没有读完的书,7岁的黛玉却说自己念完了,虽是事实,但这不是遭话柄、遭人嫉恨吗?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宝玉@红楼梦里,为何晴雯死了,林黛玉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满面含笑
- 宝玉#薛蟠比贾宝玉更爱林黛玉他执着了三年,等来黛玉一句薛大哥
- 王夫人&宝玉对王夫人的一句称呼,揭开了史湘云在家中的真实身份
- 大夫@晴雯病得奄奄一息,贾宝玉为啥不替她请大夫?曹雪芹:真相很残忍
- 贾母$红楼梦一大谜,贾母八大丫鬟只出现七个,失踪的那位叫啥名字?
- 薛姨妈$贾母最不爱听什么话?薛姨妈曾说出口,贾母反应很大立刻反驳
- 宝玉&司棋尚且知道拉着宝玉求情,迎春为何只会哭?不做任何尝试?
- 贾宝玉@香菱问宝玉晴雯“什么病”,太天真
- 贾芸&贾宝玉遇到贾兰时在做什么?一个在溃烂,一个在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