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长辛店有个远近闻名的民俗展室,老尹捡回三千老物件当宝贝

老物件@长辛店有个远近闻名的民俗展室,老尹捡回三千老物件当宝贝
文章插图
丰台长辛店有个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远近闻名。展室里陈列了近3000件老物件,有商户的老牌匾,老门牌,有居民家几十年前使用的煤炉、闹钟、水缸、磨盘……收集这些民俗老物件、延续老街乡愁记忆的是土生土长的长辛店人尹喜军。因为多年担任长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区党委书记,居民们都习惯叫他尹书记。
尹喜军退了休,可对老镇的情怀,却是一点儿没变。
街区改造“抢”出宝贝老物件陈列展室不断“上新”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位于合成公社区居委会院内。居委会大门的过道墙上,20多块胡同名牌按照南北顺序挂在墙上。这是上一轮棚改过程中尹喜军“抢救”下来的。
居委会院内近半的位置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缸、磨盘、砖瓦和建筑构件。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就在院子的东厢房内。
走进展室,四壁都是展示柜,里面放满了老物件,展室已经收集保存了反映长辛店老镇历史变迁的老物件3000余件,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因为空间有限,许多都搁在库房里。
【 老物件@长辛店有个远近闻名的民俗展室,老尹捡回三千老物件当宝贝】正对着门口,放着一个老式的铸铁理发椅和一个煤炉子。
老物件@长辛店有个远近闻名的民俗展室,老尹捡回三千老物件当宝贝
文章插图
老物件@长辛店有个远近闻名的民俗展室,老尹捡回三千老物件当宝贝
文章插图
尹喜军左手拉起铸铁理发椅椅背上那条皮带,右手做刮蹭样子。“这是那家理发二店关停时,店里老师傅捐赠给我们的,5个人才搬的动。”尹喜军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总是去那家理发店剃头,没少在这把椅子上坐过,如今兜兜转转,这把椅子又来到了他这里。
煤炉子也非常有特点,是长辛店老街上一位叫姜鸿的老街坊捐赠的,炉子的风门上铸着铁路路徽,是老二七厂的物件。
边上还放着一块刷着白漆的木牌匾,牌匾的底部漆都掉了,但是“首都刻字厂长辛店门市部”几个大字依旧清晰。
“以前这儿的人到了十几岁都会去刻个名章,那时签个字领个东西什么的都得盖章,特有仪式感。我们刻章都是去这个门市部,国营的。这次老镇改造,店铺也关了,他们把牌匾留给了我们,也是个念想。”尹喜军说,随着老镇改造居民腾退,不少居民、单位都将那些撂不下舍不得的老物件送到他们这里,让长辛店民俗老物件陈列展室的藏品不断“上新”。
劝架“收”来老闹钟收集老物件一做就是十几年“长辛店,五里长,二十五里到良乡……”尹喜军是土生土长的长辛店人,小时候也曾唱着这样的童谣在大街上疯跑。长大后在大街上的杂货铺当过售货员,后来到了居委会也是和大街上的千家万户打交道,老街就是他的家园。
“我们长辛店,追溯它的历史,据说比近在咫尺的卢沟桥还要早,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也是进出京西、京南的门户,是‘九省御路’的重要节点。近代更是北方的红星,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二七惨案长辛店发生地、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都在这条街上。”说起这条街,尹喜军如数家珍。
尹喜军自己也喜欢收集一些老物件,而真正成为一种“事业”,是在2000年前后。
“那时候我在居委会工作,时常要走街串巷。那天路过一个胡同口,一位居民正在和一个收废品的人争吵。”尹喜军回忆,当时他是想去劝架,结果双方是为了一个老式闹钟争吵,人家只肯出2元钱,居民觉得不值,他调停后用了3元钱把闹钟给“收”了!
当时是有风声说老街要拆迁,居民们都在清理家里的“库存”,好多东西都扔的扔、卖的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