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诠@和尚月下写首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苏轼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在两宋文坛,苏轼的受欢迎程度,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当年东坡在海南为当地人发明了一种防晒斗笠,结果没多久,京城的士子们便依它的样式改成了时髦的帽子。哪怕已离开京城多年,被贬至“天涯海角”,东坡仍有这样的影响力。

守诠@和尚月下写首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苏轼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文章插图

名气大,铁杆粉丝自然也就不少,哪怕到了南宋也是如此,比如本期要说的这位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说起来,这周先生也算是个当时挺有名气的文人,也有挺多作品存世,但从他对苏轼的崇拜程度来看,就是一个妥妥的“小迷弟”。苏轼号东坡居士,周先生就自称竹坡居士。
周先生对苏轼的作品十分推崇,对他的很多诗作都是一顿吹。当然,苏轼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担得起他的赞誉。但有一次,周先生逛西湖时,无意发现一位和尚写的诗,却不得不感叹:苏轼不如他。这是为何?

守诠@和尚月下写首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苏轼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文章插图

原来是苏轼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名字叫《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周先生早年就读到过它,觉得写得很妙,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觉得写得“清绝过人,不愧大作家风范”。虽然这首诗名字上已经写了是和韵一位和尚所写,但因为作者没什么名气,周先生并没有见过原诗。直到这次游西湖,他才看到了原作。读完后,周先生才意识到苏轼诗不如原诗。这件事,被记录在《竹坡诗话》中。

守诠@和尚月下写首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苏轼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文章插图

到底是怎样一首诗作,能让苏轼铁杆粉丝都无法再“袒护”自家偶像了呢?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一二,其实就高下立判了:

守诠@和尚月下写首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苏轼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文章插图

第一首诗就是守诠和尚所写。关于这位和尚史书上记载不多,只知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关系不错。从他这首诗的意思来看,是月下归寺时所写。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它通篇无一静字,却句句都写静。
从遣词来看,这首诗风格质朴,颇有当年王维写禅诗的意境。一、二句,落日、寒蝉、树林、寺庙,再加上诗人自己,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僧归图。短短10个字,就已经够美了。三、四两句更是高水准,“片月随行履”写活了天上那轮明白,本是静景却写得灵动自然。五、六两句落笔也是一样耐人寻味,明明写了犬吠声,但却让人更觉得四下静谧,这是以动写静 。

【 守诠@和尚月下写首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苏轼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守诠@和尚月下写首诗,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苏轼仿一首,水平高下立判
文章插图

第二首是苏轼仿写的作品。题目取得很有意思,“可爱”二字用来形容和尚的诗,确实是没错的。东坡的次韵诗写得其实也并不差,同样是高水准之作。但是与守诠的诗相比,差在了以下两点:
首先,苏轼诗写禅意,略显刻意。守诠写禅意,是颇有王维之风,用景写心中的闲适。但苏轼诗,却点破了景中意。比如前两句的“但闻”和“不见”就已显痕迹,第五句“惟应山头月”也是如此。
其次,苏轼诗的整体意境,不如守诠原诗。同样是写月亮,同样是表达月随人行,但苏轼用的是“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虽读来朗朗上口,但却过于直白了。但守诠原诗就不一样了,“片月随行履”把月与人完美融合,用一个“片”字来形容月亮,月之轻盈,人之闲适,都跃然纸上。这正是,一切景语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