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一场名为《江南铜屋 熔铜十五年》的展览日前在杭州开展 , 吸引多方关注 。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介绍 , 2021年正值“熔铜”艺术诞生十五周年 。 “熔铜”诞生以来 , 通过不断创新 , 正在成为中国五千年青铜文化历程中的又一创造 。 “熔铜”艺术也在走向世界 , 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中国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
位于杭州河坊街上的江南铜屋 , 由现代铜工艺打造而成 。 在铜屋中 , 《稻可道 , 非常稻》、《千浪卷雪》、《燃烧的向日葵》、《宋画迷宫》等“熔铜”艺术作品 , 让参观者感受到铜在自由熔解过程中呈现出的独特造型 。 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承人朱炳仁希望借展览展示十五年来“熔铜”艺术的创新发展 。
【技艺|“熔铜”艺术诞生十五年展览在杭州举办】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朱炳仁:铸铜都是在模具里面形成的 , “熔铜”它就是跳出模具 , 它就是铜在熔化过程当中自由流淌 , 形成特有的自由流淌的肌理和形态 。 这种肌理和形态通过艺术家对它的控制 , 所以我们称“熔铜”艺术为“无模可控技艺” , 它每一件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
从一次意外中摸索出“无模可控熔铸工艺”
据朱炳仁介绍 , “熔铜”艺术的诞生源自于一场意外 。 2006年 , 他参与整修一个宝塔工程突发火灾 , 在清理现场时他惊讶地发现 , 火场中肆意流淌的铜水 , 在冷却后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铜珠与姿态万千的结晶体 。 此后 , 朱炳仁开始钻研全新的熔铜技法 。
朱炳仁发现从凝固到熔化 , 再从熔化到凝固 , 在这一过程中 , 铜处于液态的时间极为短暂 , 极难把控 。 他尝试了上百种方法 , 进行了上千次试验 , 终于摸索出“无模可控熔铸工艺”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嵇锡贵:他没有因为这个(火灾)事情而沮丧 , 他能够把残缺的东西用好 , 变成一个美的东西 , 让铜“浴火重生” , 这个很不简单 。
朱炳仁使用这场大火熔铸中的熔铜结晶制成的第一件“熔铜”艺术作品《阙立》 , 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 朱炳仁认为 , “熔铜”艺术是青铜五千年文化历程中又一个创造 。
朱炳仁:匠人他不光是对我们历史上已经有的那些工艺、那些技艺进行传承 , 同时他在艺术上有开拓 , 留下我们当代匠人的一个新理念和新思想 。
“熔铜”技艺走出国门 展示中国铜文化的创新发展
十五年来 , 朱炳仁和儿子朱军岷一直在追求这种独特的艺术实践 。 他们使用新理念 , 在跨界与多元的铜文化探索中实现了新突破 。
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承人 朱军岷:要不断地超越前人的技法 , 创造出一些符合现代(的技法) , 包括科技也好 , 现代手法也好 , 这些技法上要创新 。 第二就是使用场景 , 使用场景这个创新很重要 。 文化内涵也要不断地创新 , 也要不断地去继承发扬 。
十五年来 , 不少“熔铜”艺术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 , 多件艺术品还走进了杭州G20峰会 。 “熔铜”艺术还走出国门 , 在美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欧洲多国陈列或收藏 。 2018年 , 朱炳仁受邀赴比利时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 并在德国开办了一场个人展览 。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巴德·艾克曼斯:这(《稻可道 , 非常稻》)是个象征 , 对我而言这是精神食粮 , 所以当你走进来的时候 , 你就能看见 。 对我来说 , 我想让大家第一眼就能看见这个精神上的食物 。
运用艺术这种人类共通的语言 , 朱炳仁在将中国铜文化带到了世界多地 。 外国参观者认为 , 朱炳仁从中国传统出发 , 并找到了一条通往多样化主题的道路 。 铜雕艺术在朱炳仁的不断创新中 , 逐渐形成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