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镜头下的手工艺传承人:借助抖音电商传播技艺,拓宽销路

他们的生活,原本只是万千匠人日常的缩影,平稳,安静,鲜少受到关注。但传承非遗的使命感驱动下,他们拿起手机、相机,将镜头对准自己,借助抖音电商向大众传播非遗技艺。

从创业者到核雕技艺传承人

须培金今年67岁,是光福核雕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家乡位于舟山村,是太湖边的一个小村落,世代以做核雕出名。

1973年,19岁的她进入当地的雕刻厂当学徒。当时和她一同在雕刻厂的,还有她日后的丈夫周雪官。在这之前,须培金和周雪官对核雕都没有太多了解。进厂之后先有一段时间的学徒期,要先进行审美及手法技能的培训。师傅手把手地教,得到师傅认可的作品才能放在市场上销售。须培金家庭早期从事绘画及刺绣工作,从小对构图及色彩耳濡目染的她早就奠定了良好的美术功底,学习起来驾轻就熟。

当时一件核雕仅售几毛钱,厂里的职工计件结算工资,薪资仅仅只够温饱。长期低头作业导致职工们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颈椎病和腰肌劳损,在闪烁的灯光下精雕细琢,也导致工人们普遍老花眼也比一般人要早得多。

直播间@镜头下的手工艺传承人:借助抖音电商传播技艺,拓宽销路
文章插图
上世纪80年代,雕刻厂因为效益不好而解散,处于人生壮年的须培金和周雪官双双失业。做核雕辛苦且清贫,那时正值改革开放,遍地都是“淘金”的机会,跟须培金一起做核雕的同事们纷纷另谋出路,转行去做别的工种。

须培金不肯,她和丈夫以及雕刻厂一同做工的20多名小组成员一起回到舟山村,创办橄榄核雕工作室,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说是工作室,实际上条件非常简陋,几平米的小房间,一张桌子,一盏灯,几把刻刀,一把橄榄核,差不多就是全部家当了。

那时候核雕市场行情低迷,几天时间精心刻出来一个作品,只能卖几块钱。早期核雕技艺因为收入较低,一度成为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有邻居嘲笑须培金、周雪官夫妻俩“脑子不太灵光”,“种地都比刻核赚的多”。夫妻俩只是笑笑不回应。

失业之后的几年,须培金一行人确实过了几年艰难日子。核雕市场行情低迷,卖不了好价钱,想要谋生就只能以量取胜。好在须培金和丈夫在雕刻厂学得一手好手艺,核雕水平属于业内佼佼者,核雕的销量还算不错,才得以勉强糊口。尽管收入水平不尽如人意,但凭借着对核雕的一腔热爱,须培金一行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核雕,直到现在。

如今须培金、周雪官夫妻俩已经年过六旬,依旧每天在台灯下精雕细琢,奋斗在核雕制作的第一线,为非遗传承身体力行。而他们的孩子也继承了父母的衣钵,接过了传承核雕的接力棒,持续在行业内发光发热。

直播间@镜头下的手工艺传承人:借助抖音电商传播技艺,拓宽销路
文章插图
进入21世纪后,核雕市场迎来春天,须培金、周雪官的核雕作品,一个可以卖到几万到数十万的价格。这是对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回报。

2008年,核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文化的传承,成为了须培金最在意的事。在家乡舟山村,她和丈夫陆续收了几百位学徒,而且都是免费的。在须培金和同行们的带动下,舟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核雕第一村,全村大约有4000人从事和雕刻有关的工作。

2020年上半年疫情严重,以往热闹的舟山村门庭冷清,核雕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须培金又像刚失业时那样,积极开动脑筋谋出路,她想到了年轻徒弟们爱玩的抖音。听徒弟们说,抖音上对非遗项目和手艺人有扶植计划,对推广核雕文化和产品大有帮助,须培金就马上开通抖音,以60多岁的“高龄”加入到年轻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