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写下《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后来的结局怎么样了呢?( 二 )


写给“寒山寺”的诗,让死后的张继忽然名声大噪了起来。
当时的姑苏寒山寺,乃是一个让人心灵有所寄托的地方,张继本人是否信仰不可知,但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里面透露了一种夜半来客终有落脚处的安稳,寒山寺半夜仍然敲钟,苏州一片祥和。
跟他的好友皇甫冉不同,皇甫冉在安史之乱后,非常喜欢写“现实主义”,跟杜甫的风格是一样的,可当时这样写的人并不少,又是差了一些灵气,而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有了一种生活的灵气在其中。
不过张继也不是没有遇到“质疑”。
北宋欧阳修后来写文“抨击”张继,说张继写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乃是“强说词”,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半夜三更敲钟的寺,一时之间,被这位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批判的张继陷入了北宋人的“风口浪尖”之中。
而后来有有心人到了苏州寒山寺去考察,发现寒山寺果真是和别的地方不同,喜欢半夜敲钟,再问一下这些地方世代居住的百姓,他们都说这是寒山寺的传统,所以这件事情上,张继并没有为了韵律而瞎编,反而是欧阳修不知明理就随便批判。
张继本人在唐朝,到底算不上是名家,甚至在当时,人们对于《枫桥夜泊》也只是持欣赏的态度,也没有追究说这个作者是谁,当时的诗人,如果想要出名,还是要跟政治地位相符合,否则的话,就要特别才华出众。
张继有才华,但确实是比不上李白、杜甫、王勃之流,但写千古名诗,却未必是需要惊艳千古的笔法,可能就是很平凡的事物,或者是抽象、反差极大的事物。
写了《枫桥夜泊》,如同写了一幅画,宋人们都觉得,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幅画,仿佛在眼前,很真实,触手可得,寒山寺完美至极,夜半敲响了钟声,船客到达了岸上地面,景色一派和谐。
也因为《枫桥夜泊》,寒山寺跟“张继”就有了冥冥之中的关联,宋代王硅到寒山寺留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的,正是《枫桥夜泊》,但是这块石碑却在金人南下时,多次遭到破坏,最终“尸骨无存”。
到了明朝,汉人再次纪念起张继,于是重修寒山寺,文征明又给寒山寺立了一块石碑,上面是“明代版”的《枫桥夜泊》,让张继和寒山寺产生了更深刻的联系。
可寒山寺命运多舛,在唐朝后仿佛更容易受人伤害,寒山寺在多年后发生了一场大火,再次严重受损,就连这块文征明写下的石碑,上面的字都已经没剩下几个了,也有好多字已经看不清楚了。
时间到了清代,在光绪末年,江苏巡抚陈夔龙看着自己所管理的苏州寒山寺寸草不生,于是再次重修寒山寺,而后请来了“俞樾”再次写下了《枫桥夜泊》,内容还是千年前的内容,却跟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了第三块石碑。
此后,石碑没有再被破坏,到了文艺色彩丰富的民国时期,寒山寺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他叫做“张继”。
这个张继,乃是民国的张继,他题下《枫桥夜泊》放在了寒山寺,在当时的人听来,这乃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今之张继写古之张继,二人同名同姓,却在不同的时空在同一个地点“留下”同一个诗篇,十分梦幻。
之所以张继的名气能传千古,还是因为这份不懈的传递,这份传递是需要运气的,“接力”的路上,少了一个人的传递都是完成不了的,也是不完整,这才有了张继在如今如此“华丽”又“忧郁”的诗篇。
【 皇甫冉&写下《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后来的结局怎么样了呢?】只可惜的是,张继自己或许想不到这一幕,他竟是以这样的方式流传世间,在当时比他更出色的皇甫冉到了宋朝都几乎“无人知晓”了,而他还名气越来越大,这历史的背后,又何曾不是一场说不明白的人间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