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广告”因模特妆容涉嫌歧视引发争议 , 使“眯眯眼”问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 其背后涉及的情况相当复杂 。
本文图片
有两点是可以明确的:第一 , 这里涉及的不是个人长相如何的问题 , 华人或亚裔人群中当然会有“眯眯眼” , 而个人长相从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公开议论的地方 。 第二 , 这里也不涉及有特定长相的人是否适合做模特的问题 。 选择某种长相的人来做模特不需要一种特殊的限定 。
应该看到 , 在西方文化中 , 的确存在关于东亚人形象的观念问题 , 在西方社会同样引起了东亚社群的不满 。 我们如今称之为“眯眯眼”的形象 , 其实是一套来自于西方对东亚人形象的刻板印象 。 在西方漫画、戏剧、电影及其他大众文化产品中 , 东亚人尤其是女性常常被描绘为高颧骨、长嘴巴、眯眯眼的形象 。 这当然是一些东亚女性的长相 , 但问题的关键是 , 西方认为只有这样的形象才代表东亚女性 。 20世纪以来 , 在需要表现东亚女性形象的场合 , 往往伴随着上述形象的出现 。 东亚女性被固定在这样的形象之下 , 同时那些文化产品一定要刻意用某种来自东亚的“民俗”氛围来强化这些形象的“代表性” , 从而形成一种固化的形态 , 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西方对于东亚女性的观照方式 , 这种状况难免包含着偏见和僵化的意味 。
这种刻板印象是极为标签化和简单化的 。 自20世纪60年代“少数话语”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以来 , 这种刻板印象在西方社会内部也不断地受到反思和质疑 。 反思的关键并不是“眯眯眼”能否被表现 , 而是为什么只有“眯眯眼”才能进入西方主流的大众文化视野之中 , 成为东亚女性的代表 。 这其中当然包含着对于东亚人群的偏见 , 即认定东亚人群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代表” 。 东亚人群的丰富性、自我审美被刻意无视了 。 而东亚人群内部也往往容易接受西方给予的“印象” , 把这种来自西方的标准化审美“内化”为自己的选择 。 从而 , 也许相关行为没有刻意“辱X” , 也似乎不必上升到某种高度 , 但这种偏见和简单化的刻板印象存在 , 引起公众对于这种状况的争议 , 也是正常的情况 。 中国人或者东亚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 , 当然需要本国或西方东亚社区的参与 , 不能被动地接受西方主流社会限定的刻板形象 。 大家都可以感知到 , “眯眯眼”形象以及这种刻意渲染的氛围 , 显然与现代中国人对于“美”的认知存在现实差异 。 关键就在于 , 西方的观念根本无视中国或东亚社会的自我认识 。
【|张颐武:透过“眯眯眼”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在有关“后殖民”等等文化问题的讨论中经常涉及 , 在批评理论领域已经受到相当长时间的关注 , 只是往往还未在社会或大众文化中形成更广泛的关注 。 现在接连出现的相关争议 , 实际上都与公众对过于简化的“刻板印象”不认同和不接受有关 。 “眯眯眼”形象作为“代表”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中国人自身的审美和认知 , 成为西方式的观照和表现方式的一种呈现 , 也就难免引发争议 。 中国公众当下的国际经验已经相当丰富 , 对于这些来自西方的表现方式有了更多了解 , 质疑或讨论也就变得不可避免 , 从而要求中国人的形象表现更为多样 , 更多地从“中国”内部的审美来观照的要求 。 这种讨论蔓延到网上后 , 难免激起相对激烈或未必恰当的表达 。 但相关争议的出现 , 对于改变刻板印象 , 建立一种更加契合中国人自我认知的审美 , 是有价值的 。 (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