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全集&与徐志摩后人的交往:浪漫诗人的儿子娶了位美丽的太太

文|韩石山
有感于世人对徐志摩的误解,一家出版社约我写一本《非才子的徐志摩》。正好赁居京师,陪老伴看孙子,闲着也是闲着,便答应了。“非才子的徐志摩”,这个命题,意思是撇开“风流才子”的一面,专述其平生事业。正如写苏东坡,只写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至于如何的“朝云暮雨”,就全不管了。
起了这个意,过去不会买的书,就得买了。买的书里,有徐善曾先生的《志在摩登》。他是徐积锴的儿子、徐志摩的孙子,书里谈及其祖父的事迹不是很多,刊载的照片,则是他人著作无法比拟的。全书分几部分,真正的传记,只有一百多页。传记中配有照片,凡是重要的,下面都注明“选自徐氏家族影集”。传记之后,是徐志摩的诗选。末后一部分,为“徐氏家族影集”。前前后后,刊出的徐氏家族照片,总在好几十幅。
然而,遍翻之后,发现徐积锴先生单个的全身照,一张也没有。再就是,徐善曾与三个姐姐初到美国,与父母的全家福,也没有。缺了这两张照片,不能说不是此“影集”一个小小的缺憾。
有这么两张照片吗?
有。
去了哪儿?
在我手里。
这就不能不说到我与徐志摩后人的交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写罢《李健吾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约我写《徐志摩传》,材料收集得差不多了,天津人民出版社又邀我编一套《徐志摩全集》。我对编全集的兴趣更大些,便放下《徐志摩传》的写作,开始编全集的准备。
此前看到陈从周先生的一篇文章,说抗战期间,有个日本采访人员从硖石镇上的徐志摩故居抄走两册徐志摩的中学日记,带回日本,送给他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又将之送给研究中国文学的斋藤秋男先生。1975年,日本社会科学家代表团来访,斋藤秋男为副团长,将这两册日记带到中国,交给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希望能转交给徐志摩的家人。从后来的事实看,对外友协很负责,将这两本日记交给了在美国的徐积锴先生。

徐志摩全集&与徐志摩后人的交往:浪漫诗人的儿子娶了位美丽的太太
文章插图


【徐志摩与张幼仪】

我要编《徐志摩全集》,这两册日记不能不收入。香港版的《徐志摩全集》,是陈从周参与校订的,未收入。这是怎么回事呢?托上海的朋友打听,说陈先生已失语,问不出来了。这样,就只有问美国的徐积锴先生了。我去过海宁多次,有朋友在那里,问谁知道徐积锴在美国的住址。有人告诉我,李文哉律师是徐家在海宁的代理人,肯定知道。我与文哉先生有一面之交,去信问询,李先生见是办正事,就告诉了。这样,我便与徐积锴先生有了联系。
起初徐先生不承认有这样的事,想来是人老了,怕麻烦,但是关乎他父亲的事,又不能不答复,就那样说了。我不死心,第二次去信,举了证据,说明两本日记确实在其手里。这次不能不说实话了。说当初要编香港版的《徐志摩全集》,陈从周跟他要,他寄给了陈。中间还出个差错,本该上下两册一起寄的,他误寄了两本下册,陈发现后,他又补寄了上册,并嘱咐陈从周将多余的一本下册寄还他,陈没有办。为这事,老先生颇为生气。
我的《徐志摩全集》,编了好几年。到了2000年,海宁的虞坤林先生告诉我,陈从周去世后,他去陈家吊唁,顺便问起《府中日记》的下落,陈先生的女儿没费什么事,便从书柜的下层格子里找见了包扎得好好的两册《府中日记》。想来是陈先生收到徐积锴补寄的上册后,复印了一份,这样就有了两套,将一套寄香港,一套自己留下做研究用。虞先生得到后,复印了一份给我。再后来,虞先生将这两册日记整理出来,连同其他四种,出版了《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我的《全集》即据虞的整理本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