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的“眯眯眼”风波 , 中新社评论指出 , 指责西方用“眯眯眼”辱华就是看不起眯眯眼么?要理解这个问题 , 不妨和“黑人摘棉花”做个类比 。 人们把“黑人摘棉花”视为一种歧视性符号 , 不是因为大家看不起摘棉花这项工作 , 而是因为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国南方没日没夜摘棉花的这段血泪史 。 同样的道理 , 我们反感西方国家用“眯眯眼”符号化中国人 , 也绝不是我们反感眯眯眼这种长相特征 , 而是反感西方借由这种长相特征来构造辱华符号的历史渊源和认知习惯 。 我们知道 , 无论是大眼睛还是眯眯眼 , 不过是环肥燕瘦、萝卜青菜 。 但我们也应知道 , 西方社会把“眯眯眼”当做工具来构造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是辱华标志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 。
【|西方绝没安好心!一百年前,眯眯眼就已成辱华标志,所有国人注意】
本文图片
1884年 , 美国杂志上刊登了一副叫《边防堡垒》的漫画 , 上面是眼睛眯成一条缝的“满大人”和一条喷着火的“恶龙” 。 1896年 , 美国报纸上又刊登了《渔夫与魔鬼》 , 把华人比作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 而下面的渔夫 , 则是好心的美国人 , 这些都是早期辱华的代表作 。
本文图片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 , 社会在发展 , 消费在迭代 , 商家只有与时俱进 ,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 契合消费者新的审美需求 , 和消费者建立文化与情感的共鸣 。
人民日报从三方面探讨“眯眯眼”争议:
本文图片
从产品角度看:充分尊重受众 , 才能赢得市场 。
从审美角度看:培养健康审美趣味 , 涵养强大审美自信 。
从传播角度看:坚持效果导向 , 也避免“扣帽子” 。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颜文字&安利五本重生文,对,爷在教你做事,强烈推荐
- 简评$安利八本星际文,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强烈推荐
- 迪士尼公主@九岁男童笔下的迪士尼公主,艾莎和安娜被丑化,爱丽丝公主最相似
- 山水长&北宋诗人王安石彻夜难眠,写下一首忧国忧家的“静夜思”
- 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安为何不娶田润叶?知道原因后我沉默了
- 艺术|新京剧助力安徽戏曲艺术新发展
- 艺术|安徽合肥:笔墨书写时代赞歌 “艺术年货”传递美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