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声&经典之作《红旗颂》是如何诞生的?91岁吕其明深情回忆
文章插图
1965年春,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作为第六届“上海之春”的开幕曲在舞台上初试啼声,一举大获成功。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在这首乐曲诞生后的54年时间里,吕其明精益求精,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2019年上半年,《红旗颂》总谱终成定稿,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年是建党百年,管乐版《红旗颂》正式面世,指挥家林友声携上海爱乐乐团录制了视频。
那么,这一20世纪中国管弦乐的经典作品是如何诞生的?日前,91岁的吕其明携手指挥家林友声、音乐理论家王勇做客上图讲座,详细回忆了创作始末,为人们讲述经典旋律背后的动人故事。
1965年2月,在上海音乐家协会的一次党组会上,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钟望阳、黄贻钧、瞿维等音乐界前辈们对各演出单位报来的“上海之春”初选节目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党和军队的作品还有待加强。因此,党组决定让时年三十五岁的青年作曲家吕其明赶写一部定名为《红旗颂》的管弦乐作品,在当年5月的“上海之春”上首演。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命题作文”,吕其明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么多老前辈信任他,对他委以如此重任;紧张的是时间紧、任务重,他担心无法圆满完成任务。不过,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吕其明决定接受挑战,全力以赴。
事实上,吕其明对“红旗”有着深刻的感情。10岁参加新四军,15岁入党,吕其明可以说是在红旗下长大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都在部队度过,对党、对部队、对祖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也是其写作《红旗颂》的思想感情基础。
文章插图
如何让人感觉到音乐里歌颂的是“红旗”?“生活给了我感受。”吕其明说,1951年到1954年之间,他调入北京工作,每年的“五一”和“十一”都会去天安门。清晨4点就去等候,人群里的吕其明热泪盈眶地高呼口号,嗓子都几乎喊哑了。他把真挚体会写进了《红旗颂》,“国歌的素材和对党、对祖国的歌颂主题构成了《红旗颂》的主干,中间的部分写的是我自己的体会。当队伍通过天安门的时候,人山人海,大家手拉着手时,我觉得中国就像一个巨人,在不可阻挡地向前进。我把这种感情写进去。”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吕其明写出了第一稿。初稿是15分钟,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删到了9分钟。
半个世纪以来,《红旗颂》无偿地、不计其数地被人们演奏。吕其明说,作品能被广大听众所接受、所喜爱,就是对他最高的褒奖。“《红旗颂》不是我个人的财产,而是人民的。”
而就主旋律如何能够打动人?吕其明直言,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思想境界。创作者只有对党和国家有真感情,发自内心地深爱着这片土地,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未来,他还计划推出钢琴版《红旗颂》。
文章插图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范昕
【 林友声&经典之作《红旗颂》是如何诞生的?91岁吕其明深情回忆】*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