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线#当代散文||母亲的针线筐

文/赵连友
绣花线#当代散文||母亲的针线筐
文章插图
人到中年,闲暇时,时常忆起那些过去的事情。
母亲的针线筐,就是我记忆宝库中许许多多故事的其中之一。
母亲心灵手巧,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女红”好手。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人连奶奶在内共有九口人,我们穿戴的鞋帽、衣服全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
母亲的针线筐应该是母亲的嫁妆,是一个直径约为50厘米、深约15厘米的圆形柳条编织的筐子,最初应该是红色的,到我记事的时候,经过几十年的风化,筐子的颜色几近黑色,早已看不到原来的颜色了。
母亲的针线筐简直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有男女老幼不同时段穿用的、形状尺寸各异的鞋帮、鞋底、鞋垫、袜子、褂子、裤子等的“样子”。这些“样子”是用纸片按照原物复制下来的,这个过程叫“替样子”,有鞋样子、帽样子、花样子、衣服样子等等,这些样子夹在一本大书的夹层里,用得时候翻开书页寻找需要的样子,再比着样子,“比葫芦画瓢”,依样做出鞋袜衣帽来。
绣花线#当代散文||母亲的针线筐
文章插图
针线筐里除了“样子”之外,就是针头线脑之类的工具和原料,有针,按大小分为针锥、大洋针、二办子针、三号针、小针、绣花针等;有线,按颜色分为黑线、白线、青线和绣花线等等,绣花线又分为红、绿、黄、蓝等颜色,红色又分为大红、二红、水红、玫红。绿色又分为墨绿、水绿、浅绿。黄色又分为橘黄、石黄、土黄、浅黄。蓝色又分为深蓝、天蓝、浅蓝等等。还有顶针、剪刀、尺子等工具。
除此之外,还有做衣服做鞋袜剪裁下来的边角料——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布片了。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布片,攒多了还有大用处呢。母亲一旦有了空闲,就把这些小布片用针线链接起来,然后做成枕头套、书包、坐垫等物件,既美观又经济,真正达到了物尽其用。
其实,母亲收藏的“样子”自己基本不上是用不到的,主要是为别人提供方便,她保存的那些“样子”经常被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借去使用,有的用完不小心给弄坏了或者弄丢了,母亲再替一些新的补上,以备下一次,说不定谁还能用上。
母亲如果要给我做一双鞋,用手乍一下我的小脚丫就成了,根本不用鞋样子,做出来的鞋不仅合脚、舒服,而且非常漂亮。如果是给我做衣裤,母亲只需用尺子,在我的身上前后左右横竖丈量几下,然后再用尺子和粉笔在布片上划来划去,画完线拿起剪刀沿线剪裁,剪裁出大大小小若干个布片,接着把布片的边沿用线给缭上,这叫“锁边”,防止衣服脱碎。锁完边,再把布片按照顺序用针线连接起来,再绱好领子、订上扣子、安上裤鼻子,一身崭新的衣服就这样做成了。
绣花线#当代散文||母亲的针线筐
文章插图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一家人的穿戴基本上都是母亲给缝制的。那个时候,自家种棉花,然后到弹棉花坊绞棉花、弹棉花,自家纺线,花钱请织匠织布,然后把织好的白粗布送到染坊店染布,经过染色的白粗布叫山花布,也叫土粗布。
用山花布做出来的衣服,那才是货真价实的纯棉衣服,经济健康又环保。遗憾的是,现在山花布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已被当作历史的符号,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 绣花线#当代散文||母亲的针线筐】(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