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在歧路!王勃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诗,颈联简直是神来之笔,成为千古经典

王勃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四库全书》还将王勃誉为“初唐四杰之冠”。

无为在歧路!王勃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诗,颈联简直是神来之笔,成为千古经典
文章插图

说到王勃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的名篇《滕王阁序》是流传千古的骈文名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后,大为称赞,评价其“读之可以忘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其中的名句也可谓是层出不穷。可惜的是,王勃在写完《滕王阁序》之后没多久,就在水上遇难去世了。

无为在歧路!王勃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诗,颈联简直是神来之笔,成为千古经典
文章插图

除了《滕王阁序》这种骈文外,王勃在诗歌上也有所造诣。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下面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千古传诵不绝,不少人借此表达对知己的渴求和盼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歧路!王勃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诗,颈联简直是神来之笔,成为千古经典
文章插图

对于诗题中的“杜少府”究竟是谁,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①杜少府指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王勃大概生于650年,杜审言大概生于645年,二人年纪相仿。并且,杜审言曾调蜀川县尉。
②杜少府指的是杜甫的伯祖父杜易简。王勃五岁左右就写出《文王遇太公赞》,九岁读颜师古标注的汉书,即作《汉书指瑕》。而杜易简“九岁能属文,长博学”,跟王勃一样都有神童之称,都是长安的青年才俊。杜易简曾夸王勃三兄弟是“三珠树”,跟王家的关系十分密切。
③杜少府指的是杜义宽。杜义宽曾经担任藤王府咨议。

无为在歧路!王勃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诗,颈联简直是神来之笔,成为千古经典
文章插图

但是,无论是谁,都一定是王勃的知己好友。古代不像现代交通和通讯都比较发达,因此离别是一件很重大的事,只有交情深厚者才会来送别,并且写诗相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之地保护着长安城楼,迷蒙的风雾烟霭中遥望蜀州。

前半句应该是“三秦辅城阙”,“三秦”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秦末,项羽封了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为当地的王,地名由此而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跟你离别时我的心中满怀情意,因为我们同样是在京都宦游的人。

王勃是绛州人,不是长安本地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京漂”。因此,他称自己是“宦游人”,是在外的游子。杜少府跟王勃情况一样。

无为在歧路!王勃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诗,颈联简直是神来之笔,成为千古经典
文章插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五湖四海中如果存在知己朋友,即便远在天涯也好比近在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定不要在大路分岔口告别时,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眼泪沾到手帕上。

无为在歧路!王勃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诗,颈联简直是神来之笔,成为千古经典
文章插图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一改一般离别诗歌的哀愁凄婉,反而开阔旷达。这是因为,此时的王勃名声大噪,仕途也处于上升期,因此对未来充满希望。

后来,王勃被贬,又遭小人嫉妒陷害,他的送别诗也跟着变得哀婉缠绵。比如,“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