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 。
她个子高、脚形好 , 生来就是跳舞的苗子 。
她又是一位极有远见和魄力的艺术家 , 60多年前就把中国的红色经典搬上日本舞台 , 在一衣带水的东邻燃起了日中友好的火苗 , 代代薪火相传 。
13岁那年 , 她如愿成为日本剧场最年轻的芭蕾舞者 , 17岁成为舞团首席 。 在演出中 , 她结识了日本大学建筑系高材生清水正夫 。 清水正夫送给她一个小包 , 并成为她一辈子的“铁粉” 。 1947年 , 两人成婚 , 次年共同创办以松山树子的姓氏命名的松山芭蕾舞团 。
松山芭蕾舞团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特色 , 松山树子则是首位扮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女主角喜儿的日本舞蹈家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夫妻俩观看了中国电影《白毛女》 , 深受感动 , 萌生了将这一故事改编成芭蕾舞剧的想法 。 他们致信中国戏剧家协会 , 请求他们提供相关资料 。
1953年底 , 松山夫妇收到回信 , 信中附了歌剧版《白毛女》的剧本、乐谱和舞台剧照 。 在此后的舞剧创作过程中 , 松山树子为主角喜儿设计了银白色的服装 , 亲自出演喜儿 。 1955年一个寒冷的冬日 , 芭蕾舞剧《白毛女》在日本东京首演 , 受苦人寻求解放的主题令很多观众感同身受 , 演员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 , 有人甚至被感动落泪 , “再来一个”的喊声此起彼伏 。
同年10月 , 松山树子受邀来华进行艺术交流 。 在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时 , 松山树子热泪盈眶 , 她想:这或许是因为自己演过白毛女 , 通过这个故事 , 她和中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 。 周恩来总理接见她时 , 亲切地称她为日本“白毛女” , 还把中国歌剧和电影“白毛女”的扮演者王昆、田华介绍给松山树子 。 由周总理“导演”的这一幕 , 让三位“白毛女”一见如故 , 结下深厚的友情 。 在中国“白毛女”的帮助下 , 松山树子把芭蕾舞剧《白毛女》做了大幅修改 , 精益求精 。
当时 , 中日尚未恢复邦交 , 但松山树子坚信 , 日中这两个邻国决不会永远被隔绝 。 1958年 , 她超越民族情感和特殊时期的历史局限 , 不顾日本国内的非难和阻力 , 率芭蕾舞团一行46人先后到访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地巡演《白毛女》 , 每到一地都引起轰动 。 观众彻夜排队买票 , 现场座无虚席 。
感染力的背后 , 既有中国故事的力量 , 也有松山芭蕾舞团对艺术的高要求 。 舞团成员经常骄傲地说:“演出时请看最旁边那个演员 , 他一定像主角一样情绪饱满 , 当所有人的眼睛都像中间那位一样明亮 , 当所有人都像一个人那样燃烧 , 表演能不动人吗?”
此后60余年 , 松山芭蕾舞团两代艺术家(第二代喜儿扮演者为松山树子的儿媳森下洋子)先后16次来华演出《白毛女》 , 以精湛的舞技、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准确的情感表达 , 感染了无数观众 , 用芭蕾搭建起一座日中民间友好交流的桥梁 。 无论两国关系出现冰雪摧残还是柳暗花明 , 松山芭蕾舞团都始终不渝地为日中友好做着自己的努力 。
每当中日关系陷入低谷时 , 松山芭蕾舞团经常勇敢地站出来 , 举起友好大旗 。 2016年 , 森下洋子带着团里的年轻人来到延安 , 去鲁迅艺术学院寻找《白毛女》的根 。 她说:“只有理解延安精神 , 才能理解中国革命;只有理解中国革命 , 才能理解《白毛女》 , 才能把这种精神的力量传给观众 , 也传给年轻人 。 ”
多次来华公演的松山芭蕾舞团 , 受到多位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 1964年10月1日 , 清水正夫夫妇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 , 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 后来 , 毛主席观看了松山芭蕾舞团演出的《白毛女》 。 松山树子回忆 , 毛主席曾说“你们是老前辈” , 因为上海舞蹈学校在其之后也将《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 。 毛主席还说 , 艺术要尊重传统 , 但贵在创新 , 更要面向大众 。 舞团至今保存着当年周总理赠送的演出服和道具 , 森下洋子正式演出时总会穿上这身演出服 。 舞团排练厅的后方 , 高高悬挂着中日两国国旗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