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e公司新年献词】抵抗脆弱 与不确定的世界相处

HAPPY NEW YEAR
时光斟酒相送 , 旅人挥手作别 , 匆匆忙忙又是一年 。
这一年风雨未歇 , 不确定仍然是最大的确定 。 世间变化年年有 , 而当我们更愿意用“不确定”来描述当下时 , 心里夹带的是一丝无处依凭的担忧 , 一种无可预知的惶恐 。 曾以为坚固的都可能烟消云散 , 脆弱成为了最突出的时代症候 。
新冠疫情的阴霾仍在笼罩全球 。 尽管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捷报频传 , 但病毒变种和偶发疫情总令人措手不及 , 人们似乎习惯了地球村的坍缩 , 习惯了用健康码做通行证 , 习惯了行至何处都留下一串数字痕迹 。 但对远方的想象从未受限 , 反而变得更加强烈 , 人们热望着国门打开与世界重逢的那一天 , 而在此之前 , 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要学着回答 , 如何用精细化、常态化的方式与病毒共处 。
被疫情斩断的全球供应链依然显得脆弱 。 一艘货船搁浅苏伊士运河足以酿成一场世纪塞船事件 , 造成每小时数亿美元的贸易损失;一颗芯片的短缺按下千万条产线的暂停键 , 抢货和炒作的疯狂一同席卷制造业;最上游原材料涨价的焦虑穿透企业精打细算的成本表 , 直抵每家每户的厨房餐桌 。
气候变化则以更为严峻的面目示人 。 从年初到年末 , 寒潮暴雪、高温干旱、骤雨倾盆等极端天气纷至沓来 , 几乎遍历了每一块大洲 。 所到之处 , 能源价格随之剧烈波动 , 日常生活被大面积停水停电打断 , 下班的地铁甚至会成为洪水中的“致命列车” 。 一次次天灾发出振聋发聩的拷问 , 我们的公共设施是否足够坚韧 , 我们是否做好准备去守护不再平静的地球?
中国对此做出“双碳”的庄严承诺 , 不仅是对环境问题的直接回应 , 也成为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动力 。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绿牌车飞驰在马路上 , 成片的或零星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烁 , 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站上连绵群山和辽阔大海 。 但同时 , 煤炭价格飙升、落后产能出清、局部拉闸限电也成为新旧能源切换中的裂隙 。 这种阵痛在时刻提醒 , 虽然碳中和时间表在身后催促 , 但通往它的路径需要步步扎实 , 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
努力奔跑不意味着必然加速 。 在多重复杂因素的扰动下 , 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可能已成过去式 。 短期的增长失速让各行各业的弊病接连暴露 , 滚规模上杠杆的房地产企业紧急刹车 , 一脚迈入寒冬 , 一边谨慎探底一边艰难求生 。 在线教育曾经被资本捧得有多高 , 如今摔得就有多惨 , 一纸“双减”政策看似突兀 , 实则早已在内卷化的教育环境中埋下伏笔 。 “三孩”放开将生育权逐渐交还给人们 , 但人口负增长的担忧依然隐现 。 疫情中火爆的线上生活并没有持续下来 , 互联网公司眼看流量见顶 , 急需寻找下一个空间 , 但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在迅速蹿红的同时也潜藏忧患 , 头部流量过快聚集引得监管规范步步紧跟 。 与之紧密相关的 , 资本市场自然少不了跌宕起伏 , 今年市场风格的轮动变幻令投资者难以捉摸 , 在众多不确定中寻找机会实属艰难 。
同样的 , 技术的发展也并不理所应当地带来进步 。 媒介作为人的延伸创造联结的可能 , 但如今的社交媒体环境值得反复叩问 。 一阵接一阵的流行趋势看似热闹 , 实则暗藏着一套标准化的生活样板和价值范式 , 反而在消解多元和想象;信息茧房更让人们困在各自的思想舒适圈 , 而一旦遇到公共讨论就必有观点撕裂 , 理性探讨成为奢侈品 , 碎片化甚至暴力化的表达四处横行 。 我们惊异地发现 , 互联网并不是平的 , 它可能是连绵山丘 , 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幻像 , 也可能是时间黑洞 , 侵吞线下生活的色彩与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