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阎崇年忆史景迁教授:大洋彼岸的中国故事讲述者( 三 )


石刻&阎崇年忆史景迁教授:大洋彼岸的中国故事讲述者
文章插图
《康熙》和《曹寅与康熙》两书,在中国影响很大。前一本书中,史景迁化身皇帝本人,以第一人称的大胆叙事方法,写出一代康熙大帝的身世、历史、性格、情感、心理、生活,发挥历史想象,充分展现康熙大帝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他称之为“自画像”(self-portrait)。用第一人称,以自己的言行表述,这在清史研究领域尚属空前,让读者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皇帝。后一本书中,史景迁先生重点从康熙和曹寅君臣两个人物入手,展开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史景迁先生一直坚持用一个个故事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侧面,他在中国读者中影响之大,外国史学家中难觅其二。有评价说他是以“讲故事”方式写作,是学术畅销书高手,这固有其所长,但也有其不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教授有一次跟我谈到史学研究方法,他谦虚地说:我们美国人研究清史最大的困难是汉语言文字,因其局限,读史料少,那就只能发挥我们所长,富于想象,长于思维。我说,中、美学者应当互相取长补短,中国历史学者长于史料多,却短于墨守史法,美国史学家短于史料少,却长于思维创新,不能扬此抑彼,而要互补所长,共同推动历史科学发展,增进中美人民友谊。史景迁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为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为向西方介绍为中国历史文化,数十年来,苦心竭力,贡献卓著,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