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龙泉有款称“关西”( 二 )


本文图片

【龙泉窑|龙泉有款称“关西”】龙泉窑|龙泉有款称“关西”
本文图片

龙泉窑|龙泉有款称“关西”
本文图片

“顾氏”款碗、盘 , 均为明代常见式样 , 其中盘子形制与上述“长命富贵”款盘子类似 。 一般认为 , “顾氏”系文献(乾隆二十七年修《龙泉县志》)记载的“正统时顾仕成” , “顾氏”款虽颇有“商标”之意味 , 若此两件碗盘“质粗色恶” , 明显算不上“名牌”货的 。
以下两例为宋代瓷片 , 均出现窑主姓氏标记 , 虽可视为“商标”一类 , 但由于声明“新窑” , 似又包含某种纪念意义 。 此类“商标”字款越多越反映出龙泉当时窑业的繁荣程度 。
龙泉窑|龙泉有款称“关西”
本文图片

“龙泉张氏新窑”
龙泉窑|龙泉有款称“关西”
本文图片

“叶宅新窑”
龙泉窑|龙泉有款称“关西”
本文图片

“求清窑记”款 , “求清”或系窑名 , 青瓷器尚青 , 然正烧与否 , 有人力不可及处 , “求清”求青 , 正是窑匠对于正品率的渴望 。 而古人好以清浊喻政治清明与否 , 求清也是求“海晏河清” , 社会安定是窑业繁荣的基础 。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积累的一些字款器例标本 , 从中可见出龙泉窑字款种类的丰富性 。 回顾“関西”二字 , 仅从字面上看 , 应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 , 究竟作何解?
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这段词界轶事:
东坡在玉堂日 , 有幕士善歌 , 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 , 只合十七八女郎 , 执红牙板 , 歌‘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学士词 , 须关西大汉 , 铜琵琶 , 铁棹板 , 唱‘大江东去’ 。 ”东坡为之绝倒 。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
这段文字大意是说 , 苏轼在玉堂署任职时 , 问一个擅长唱歌的幕僚(词相当于歌词 , 最初都是用来唱的) , 他的词和柳永(“凡有井水处 , 即能歌柳词” , 柳永词通俗易懂 , 盛行于市井巷陌 , 传播广泛)相比较如何 , 这幕僚引了他们各自代表性词作中的名句来说明两者的不同风格 , 柳词婉约细腻 , 苏词则豪放恢弘 。 婉约派柳词配十七八女郎和红牙板 , 与豪放派苏词相协的则是关西大汉和铜琵琶、铁棹板 。
从地理上来说 , “关西”在古时一般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 也称关中 , 相当于今陕西、甘肃一带(渭水流域) 。 关西大汉即关西地区的汉子 , 与十七八女郎鲜明对比 , 无疑指粗犷豪迈的糙汉子 。
笔者认为 , 可结合这里的关西大汉来理解上述龙泉双鱼盘上的“关西”二字 。 双鱼盘尺寸较大 , 口径有三十二公分 , 胎体厚重 , 工艺上也是“不拘小节” , 如此粗放的盘子恰适合关西大汉大盘吃肉吧!
另外 , 根据文献记载 , 明中后期时 , 龙泉青瓷品质下降 , 备受诟病 。 如《龙泉县志》(乾隆二十七年修版)记载:“明正统时(1436-1449年)顾仕成所制者 , 已不及生二章远甚 , 化治以后质粗色恶 , 难充雅玩矣 。 ”
又 , 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遵生八笺》“论诸品窑器”首列龙泉 , 但高濂将龙泉青瓷分为古今之别 , 贵古而薄今 , 他评价当时的产品:“制不甚雅 , 仅可适用 , 种种器具 , 制不法古 , 而工匠亦拙 , 然而器质厚实 , 极耐磨弄 , 不易茅蔑” 。 此时的龙泉制品已不能列入精致的雅玩陈列品 , 不过优点是厚实牢固 , 十分耐用 。 结合实物来看 , 明代龙泉也确有不少大瓶大盘之类的大尺寸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