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写下一首千古名篇,描绘出了绝美的田园风光( 三 )


假如当时辛弃疾的确是联想到了曹操的《短歌行》 , 因此才写下了“明月别村惊鹊” , 那么这首词恐怕就不只是一首简单的田园风光词了 。
这首词的内涵 , 有可能涉及了南宋朝廷当权者的人才观 , 以及词人本人的怀才不遇 。 那么词第二句中用到的“蝉” , 可能就是出自李商隐的五律《蝉》了 。
辛弃疾|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写下一首千古名篇,描绘出了绝美的田园风光
本文图片

按照李商隐在《蝉》中的说法 , 那是一只怀才不遇 , 叫声会在“五更疏欲断 , 五更疏欲断 , 一树碧无情”的“蝉” 。 这只蝉恰好会在半夜鸣叫 , 当时辛弃疾的遭遇也符合这种设定 。
结语
以俞伯平、朱光潜为代表的主流学者一般认为 , “明月别枝惊鹊”是明月惊动了乌鸦 。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 , 这里的乌鸦不是被明月所惊 , 而是被在月下的行人所惊 , 本人持同样的观点 。
乌鸦露宿在枝头上 , 明月在云间时隐时现 ,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 尤其是在凌晨时的明月 , 并非初升之月 。 它肯定早就悬挂在半空 , 只是偶尔被云朵挡住 , 然后又露出头来 。
在这种情况下 , 明月根本就不可能惊飞乌鸦 。 所以“明月别枝惊鹊” , 就只能是月下独行人的脚步声 , 惊到了乌鸦 。
辛弃疾|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写下一首千古名篇,描绘出了绝美的田园风光
本文图片

中国古典诗词以婉曲、隐秀为美 , 所以诗词的中心思想往往是含而不露的 , 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和感受 。 因此不同的人读同样的诗词 , 会得出完全不一样 , 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受 。
作为作者 , 辛弃疾需要做的就只是在这首词里面 , 成功运用自己的叙事技巧 , 并调动读者的五识、七情 , 再把自己的见闻 , 通过精心的剪裁 , 呈现出来 。
至于“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 , 到底该怎么解释 , 以及他当时究竟有没有在凌晨听到蝉叫声 , “鹊”和“蝉”是否又有别的隐喻 , 就要靠读者自己去慢慢体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