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叙利亚文物首次来川,一展看尽50万年文明兴衰

12月30日 , 作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备受瞩目的“世界文明”系列年度大展 , “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揭开神秘面纱 。
此次展览集合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贾颇勒博物馆、拉塔基亚博物馆、霍姆斯博物馆、塔尔图斯博物馆、德拉博物馆、斯维达博物馆 , 以及国内敦煌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12家国内外文博单位的183件(套)展品 , 讲述叙利亚从石器时代开始 , 历经青铜、铁器、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 , 长达50万年的文化图景 , 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叙利亚历史图卷 。
据介绍 , 本次展览是金沙遗址博物馆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思想 , 响应“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 深化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统友谊 , 开展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探索 。
文明的十字路口
古代叙利亚 , 地处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 , 东北部延伸至古代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 , 向南可达古埃及 , 向东可穿过伊朗高原到达中亚 。 这里是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 , 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通道 。
在这里 , 石器时代的号角吹响在文明诞生的前夜 ,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 , 从刀耕火种到修筑宫殿 , 古国的繁荣就此发端 。
距今5000年左右 , 青铜时代来临 。 紧邻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的绝佳位置 , 让这里成为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十字路口 。 在频繁的商业活动中 , 马里、埃勃拉等古城和贸易中心崛起 。 考古学家在埃勃拉发现了重达20公斤的青金石原石、进口的亚麻织物、石油和木材等货物 。 除此之外 , 楔形文字的流行、黄金制品的流通及制造工艺的精进 , 也让文化和经济的往来从地中海沿岸走向欧亚大陆 。
到了距今3000多年前 , 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依次在这一区域登场 。 风格写实的亚述壁画 , 描摹出战功赫赫的帝国扩张之势;曾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巴比伦蛰伏其后 , 但终被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所灭;铁器时代的争霸过后 , 叙利亚地区又被纳入整个欧亚大陆的文化版图中 , 经历希腊化、罗马和伊斯兰时代 , 文化大融合的繁荣图景 , 成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
交流的缩影
此次展览中 , 观众可以看到距今约50万年前的手斧 , 它好似人类文明的第一颗泪滴 , 见证人类摆脱蒙昧 , 使用工具的历程;两河流域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泥板 , 记载着大到政治指控、法律条文 , 小到食用油的分配、面包模具的制作方式等日常事件;商业活动中造型各异、内容丰富的滚印 , 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区域间的货物往来 , 这也成为现代印章的雏形;还有古代叙利亚地区琳琅满目的贸易产品——来自伊朗的绿泥石 , 被精心制作成的蛇纹绿泥石罐;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串联起红玉髓、海贝等共计97颗宝石 , 展现人们对美的极致追求 。 此外 , 观众还可以看到源于埃及神话的羊首狮身斯芬克斯雕件、古希腊神话中维纳斯女神的雕像、酷似“阿拉丁神灯”的阿拉伯风格青铜油灯……世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 被浓缩在183件(套)展品中 。
文物|叙利亚文物首次来川,一展看尽50万年文明兴衰
本文图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本次展览还将特别展出多件中国古代与叙利亚地区友好往来的见证物 。 2021年 , 我国同亚洲各国签署“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双边合作文件 , 开启联合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世界遗产、博物馆展览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 在这一背景下 , 又逢中叙两国建交65周年 。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 叙利亚就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相连 。 这条贯穿中西的大动脉上 , 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伴随着东方风韵经叙利亚远销欧洲、埃及等地 , 来自叙利亚的经文典籍也顺着这条道路来到中国 , 刻画出两地悠远绵长的交流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