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如果郑和不是向南而是一直向东,横渡太平洋,世界格局是否会大变

格局&如果郑和不是向南而是一直向东,横渡太平洋,世界格局是否会大变
文章插图

【 格局&如果郑和不是向南而是一直向东,横渡太平洋,世界格局是否会大变】郑和:沧海云帆耸,万里水茫茫
昨天看了一个短视频,一个略带东方人特征的非洲人,代表整个部落来中国,要求认祖归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派专家前去非洲考察,结果证实并非妄言,这个部落是当年郑和船队搁浅后的水手上岸后,同当地结合而形成的部落云云。
郑和七下西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件让国人颇为骄傲的大事,官方认定,至少有功绩如张扬国威,促进文化交流,反映高超的造船技术等等,反正是当年一曲在大明天空中回响的壮丽颂歌,就如同中国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一般。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的名声一直很臭,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连环画时,就知道那个挟持皇帝的十常侍,后来唐代的李辅国、田令孜,明代的刘瑾、魏忠贤,清代的安德海等等,无一不是臭名昭著之人。
格局&如果郑和不是向南而是一直向东,横渡太平洋,世界格局是否会大变
文章插图

算来其中被誉为好宦官的,大概只有汉之蔡伦,唐之高力士和明之郑和,高力士因野史的丑化和为提高李白,被黑得失去了原型;而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改进了造纸术的蔡伦,掀开他这光辉一页的背后,也实在是惨不忍睹;所以,在宦官群像中,唯一高光的,也就只有这航海的郑和了。
郑和,回族,原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人,小时明初因战乱被虏,净身入宫,随燕王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累升至“内官监大监”,即宦官一把手。
34岁时奉命率领舰队七下西洋,历时28年,最远到达非洲东岸,他归国途中病逝,年62岁,葬在南京牛首山。
格局&如果郑和不是向南而是一直向东,横渡太平洋,世界格局是否会大变
文章插图

此次航海的规模之庞大令人惊叹,共计有满载瓷器、金银、丝绸等物品的宝船62艘,士卒近三万人,其宝船宏大壮观,是中国造船业领先世界的标志,也是明帝国扬威海上的巡演。
按照一般常规,如此大行动的领导者应该是由朝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缘何要让一位宦官来提纲?其实,这与封建体制密切相关。
要知道,这是一次远离中土的航行,一旦领军之人起个“歹猫儿”心肠,在哪里自立为王,皇庭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而宦官却没有这样的担忧,他们最多是只能使坏,可以贪财,但绝对不会反叛朝廷,另立为王的。
格局&如果郑和不是向南而是一直向东,横渡太平洋,世界格局是否会大变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明清两朝一直实行的是海禁政策,明代自朱元璋开国始,便将此作为国策,但郑和航海,似乎又是一个开放搞活,加强海上贸易往来的信号,这同明朝的国策显然是相悖的。
说穿了,郑和下西洋,也是明代海禁政策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将那些走私的海上贸易转化为国营,在打击私家沿海贸易的同时,通过对沿岸各国施加武装压力外,将自宋代就繁盛的海外贸易收为国有,所以才会有数万人之庞大武装,这才是郑和航海的真正目的。
所以,他一方面派郑和下西洋,一方面又全面禁止所有的海上贸易,明令“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豁番货,违者依律治罪。”这同明代开国以来的海禁政策是一脉相承,可以说,郑和出海,极大地压缩了中国海商的生存空间。
格局&如果郑和不是向南而是一直向东,横渡太平洋,世界格局是否会大变
文章插图

我们不能因为郑和的航行,就误认为这是一项明代开放的举措,正相反,这是一项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将海上贸易全部改由官家经营,这与汉武帝时的桑弘羊将盐铁收归国有的本质是一样的,与开拓海疆没有一毛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