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袍$从“皮甲”到“铠甲”,探析古代防具文化,为何皮甲材料大有所差

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黄飞虎因妻子和妹妹被纣王迫害致死,天大冤屈无处伸张,只能反出朝歌,在午门和纣王一场鏖战。纣王迎战时穿戴的披挂称为“九吞八扎”。何谓九吞八扎?且看原文介绍。“冲天盔,龙蟠凤舞;金锁甲,叩就连环。九龙袍,金光愰目;护心镜,前后牢拴。红挺带,攒成八宝;鞍鞽挂竹节钢鞭。逍遥马追风逐日,斩将刀定国安邦。只因天道该如此,至使君臣会战场。”小时候看这一段时热血沸腾,现在再看这一段时,不禁哑然失笑。这“九吞八扎”所包括的冲天盔、金锁甲、九龙袍、护心镜等物,绝不是商末周初所能出现的。中国的小说历来喜欢将刚刚发明出的新式武器用在历史人物身上。好比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直到北宋年间才被创造出来。那么冷兵器时代的甲胄,是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靠狩猎和采摘。在狩猎的过程之中因为需要不断的与野兽进行搏斗,人类逐渐开始加强对自身血肉之躯的防御。或许是受到动物“孚甲以自御”的启迪,人类慢慢用动物的皮革和其他植物来增加自身的防御。可以说,这是最原始的“甲胄”。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进入原始部族时代,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互相攻占的过程里,人们开始将原来防御野兽侵害的甲用到了战争之间。因为当时武器都比较原始,夏时攻战“血流漂杵”,还是用木棒作为制式武器,所以普通的动物皮革、植物粗纤维部分还可以维持。随着生产能力和技术的提高,许多比原来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开始出现。比如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技术发展成熟,用青铜所制作的武器出现。人们发现战争发生了变化,锋利的青铜武器能轻易的割开原始的甲,轻易的收取士兵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创造出比原来的甲更有防御力的防护物,才能保护自己脆弱的生命。于是第一种为人类量身定制、需要大量手工技术维持来获得的“皮甲”被创作了出来。


九龙袍$从“皮甲”到“铠甲”,探析古代防具文化,为何皮甲材料大有所差
文章插图

最开始的皮甲主要使用的是犀牛皮制作的。中国古代黄河、长江流域气候比现在温暖,许多热带、亚热带动植物在中原都广泛存在。河南省的简称是“豫”,就是巨大的象的意思。在黄河、长江流域,该时代的黄河象、白犀牛等动物的遗骸经常被挖掘发现。犀牛的大量存在,为皮甲提供了广泛使用的可能。“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壹;以为大甲。以封于晋。”“操吴戈兮被犀甲。”西周建立之后,皮甲发生了两件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一是效仿鱼鳞,将整块的皮革裁割成小块在用绳索一片片联结在一起,增加了灵活性;二是将两层甚至更多层的皮甲覆盖合成,增加了牢固性。但对犀牛的屠杀造成了犀牛数量的大量减少,无法满足需求。牛皮开始成为制作皮甲的主要材料。


九龙袍$从“皮甲”到“铠甲”,探析古代防具文化,为何皮甲材料大有所差
文章插图

进攻武器和防御工具,总是相辅相成的。人类总是喜欢把最高端、最新发现的新技术运用到战争之中,制造威力更大的武器。战国时期铁的冶炼技术开始出现发展,锋利的铁制武器比青铜武器更能发挥威力。为了更好地防御,“铁幕”登上了历史舞台。铁幕,是指以铁为主材料制造的臂径衣,是铠甲的雏形。只不过当时铁器还没有全国性的普及,秦统一天下的时候皮甲仍然是军队的制式装备。《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可见当时铁还没有大规模装备到军队,主要还是以青铜武器和皮甲为主。西汉时期,通过与西域的交流,中原本土冶炼钢铁的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冶铁业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手工业。正是在这一时期,铁制甲胄,“铠甲”正式成为了主要的军队制式装备。《释名·释兵》:“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渭之甲”。汉武帝在位后期,匈奴还停留在使用鸟、兽、鱼的骨骼做箭头、兽皮披在身上充护甲的阶段,大汉的军队却已经使用钢铁武装到了牙齿。至今仍有“一汉战五胡”的说法。一直到三国时代,中原王朝对四周游牧、狩猎民族都是压倒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