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袍$从“皮甲”到“铠甲”,探析古代防具文化,为何皮甲材料大有所差( 二 )


【 九龙袍$从“皮甲”到“铠甲”,探析古代防具文化,为何皮甲材料大有所差】

九龙袍$从“皮甲”到“铠甲”,探析古代防具文化,为何皮甲材料大有所差
文章插图

三国的官渡之战,也是两代金属“美金”、“恶金”的对决。美金就是青铜,恶金就是铁。当时袁军主要使用美观而笨重的铜甲,曹军则是黝黑但轻便、坚固的铁甲。自这一战之后,铜甲彻底退出主流战争舞台,铁甲成为第一主角。虽然也有铠甲使用铜,但大多只是临时充凑数量或者作为装饰部分使用。这也与铁比铜的成本低有很大关系。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后,铠甲的制作工艺都有很大提高。曹魏号称“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东吴孙策凭借几副铠甲起兵;蜀汉在诸葛亮主持下研制的“筒袖铠甲”,成为天下铠甲之首,一直到南宋时仍是最坚固、实用的铠甲。筒袖铠,指铠甲的两袖呈桶形包围上臂,对上臂保护较好,可避免襦铠那种片状护膊举手时下腋、上臂中箭。


九龙袍$从“皮甲”到“铠甲”,探析古代防具文化,为何皮甲材料大有所差
文章插图

从西晋起,铠甲的主要性能就已经确定,并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之后的一千四百多年时间里,虽然铠甲的外观、装饰物逐渐变化,并出现了部分部位使用布料的情况,但以钢铁为主体的铠甲基本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和创新。无论筒袖铠、两裆铠、明光铠、铁甲恺、黑漆铠、柳叶铠、山字铠还是钉叶铠,大多只是在重量上变化,防护要害部位的功能各有侧重而已,几乎没有重大的变革。侧面也说明了这一时期整体科技进步不大,一直没有发生重大的科技革新。虽然宋朝时火药被使用到了军事上,但没有创造出近代史上那种威力惊人的武器,残酷的战争还是靠着士兵们的肉搏。明朝开始大规模装备火器,清朝建立后继承了明朝的火器,铠甲的防御功能逐渐消失。清朝中后期铠甲渐渐成为礼器,基本只能在阅兵典礼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