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衣裳天下治,大明风华情

文|张宇鸿
冬至之后,街上行人纷纷换上了最厚实的冬装。而在古代中国,衣物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可不仅仅起遮体御寒的作用,华丽的衣冠承载了独特的文化风韵,更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自古以来,服饰类文物大多难以妥善保存。明代对于服饰有着极高的追求,留下了飞鱼服、花鸟裙等惊艳世人的服饰创举,但因后世改朝换代,流传下来完整的衣冠实物凤毛麟角。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对于儒家文化极为推崇,山东孔府作为衍生公府邸得以保存下了许多前朝衣物,百代后被山东博物馆和曲阜孔子博物馆收藏。山东博物馆联合孔子博物馆举办的明代服饰文化展,以美轮美奂的布景和独一无二的馆藏珍宝轰动全国,获评“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文字再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文字再次感受下明代举世无双的服饰文化。
明代$衣裳天下治,大明风华情
文章插图
诗仙李白形容杨玉环美貌时曾作诗“云想衣裳花想容”,在古人心目中,衣裳不仅仅起到装饰外表的直观作用,还衬托着穿戴者内心的品德,彰显主人的身份与品位。这一点在明代官员们的服饰上有着最为直观的体现。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大力强调礼法与制度,全国官民按照各自身份,必须穿着相匹配的服装。而作为王朝的第一道形象门脸,朝廷命官与亲属们的服饰更是受到了格外重视。在明代当一名公职人员,除了工作能力外,还需紧跟时尚潮流,始终保持官员应有的气质,因此文武百官服饰的剪裁、品质及纹饰寓意都代表着明代服饰的最高标准。明代公务员们的官服根据使用场合分为公服、朝服、常服等等,在严谨中透露着精致的美感。明朝国力强盛,官员服饰大多是在全国范围选取上等棉麻丝原料,以纯手工不较成本的方式制作而成,经纬方寸间彰显泱泱大国气魄。
在庆典场合之外,明代官员们日常需要穿着前后绣有“补子”的常服处理公务,这类衣服在明清影视剧中多有出现。补子是官员身份的标签,可以用来区分文武百官的品级,文官绣飞禽,武官用走兽,朝堂之上一目了然。山东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大红色暗花纱缀绣云鹤方补圆领,衣服的补子上缀绣了一只站立在潮水礁石上向天仰望的仙鹤,颇有时代弄潮的魄力。仙鹤在明代象征着当朝一品大员,有着“一品鸟”的称号,它的羽毛洁白如雪,以此比喻穿着者的道德品行洁白无瑕。将仙鹤的形象用在补子中,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缩影,也是古典东方美学的凝练体现。
明代$衣裳天下治,大明风华情
文章插图
除了男子官服外,明代身份地位极高的命妇在正式场合也需要穿着礼服。命妇指的是有诰命封号的女性,一般为朝廷大员的妻子或母亲。明代命妇在参与重大场合时需要穿戴冠服,主要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种。明代服饰文化展曾展出一件赭红色绣鸾凤圆补女袍,是命妇的礼服。它的形制为圆领、大襟右衽、宽袖收口,圆领袍上还装饰着补子,补子的纹样通常根据女性的丈夫或儿子的品级进行统一。这件礼服的前胸后背各装饰有彩绣流云鸾凤圆形补子,一只青鸾与一只赤凤缠绕成团形,祥云贯穿于其中,精致的暗花纹给人以雍容华贵、端庄大气之感。鸾凤的形象在古代寄托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常常用在与女性有关的装饰物上。这件衣服前短后长,款式别致,既彰显古典庄重,又便于在仪式中行礼,体现了服饰衣冠背后承载的中华文化内涵。
除了公务服饰外,一种被称为“吉服”的华美服饰亦是华夏美韵的集中体现。这类服饰本意是节日、生日、婚礼等吉庆场合时人们穿着的装饰性礼服,因其高调的配色和精细的纹饰在明代衣物中别具一格,往往也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重要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