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太极拳套路练习中不得不解决的四大问题( 三 )


在中国,何以对内气有如此神奇之崇拜,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天地、道、气、阴阳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以其中的“气”来看,哲学中谈气,“天地合气”“太虚不能无气”;中医谈气,“元气”“精气”“肺气”“胃气”;文艺谈气,“气韵生动”“书卷气”“文气”。简言之,一切都有气,天有气,曰天气;地有气,曰地气;历史有气,曰气运、气数;社会有气,曰民气、风气、正气;人有气,曰气节、气质、气势。
中国古代的“气”无所不在,它在传承、发挥的过程中,其概念被广泛、反复地用于囊括自然、社会、人的各个方面,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在用于近代武侠小说时,二人打斗,空中飞来飘去,轻功了得,掌风过去岩裂石开,人体不用接触,全凭“气”作为。在用于严肃的太极拳时,严谨负责的王宗岳在他的《太极拳论》中仅讲过一个“气”字,即气沉丹田,再无第二个“气”字了。气沉丹田,用现代语言来讲,与腹式呼吸无多大区别,就是这么简单朴素,一点也不玄虚。
搞搏击的练气成不了气候,搞体育的练气出不了成绩,世界冠军不是气功家,气功家成不了世界冠军。练气用于疗伤、稳定情绪是有独到之处的。
内气这个生理现象客观存在,它需要特定的方法才能被感知,虽然方法极为简单,但不实践是不易被感知的。学容易,坚持难,你坚持不下去了,人家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接着练、练、练,就是看不到无限风光,怨谁呢?
走架时意守丹田,沉溺于丹田的冷、热、蠕动,意守手指尖、手掌心、某穴,导引内气等,在健身方面毋庸置疑。走架的目的是什么?求内气?若果真如此,不如改练气功来得直接来得快。从技击角度讲,太极拳手具备一举动周身浑圆,周身无处不得力才能在技击时打出内家拳风格。而意在局部的发麻发热,热衷气感,做气感的奴隶,与太极拳的整体观、周身一家相悖,不可取。
要于技击几乎无作用的气感还是要实实在在的体内各种劲道,这是要捡芝麻还是要抱西瓜的问题。走架着意于有限的一把钥匙开一个锁的每动的招式招术效能,还是立足无限的每动皆是攻击,同时皆是防守的思想,同样是要捡芝麻还是要抱西瓜的选择。此类问题在太极拳里还有不少,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古人太极拳文献中出现的“气”字,主要作气势、意念、存想解,与呼吸的问题一样,简单朴素,不玄虚。
四、腰的问题
从武术谚语“形意拳、八卦掌、太极腰”中可看到腰在太极拳里的地位。人们都知道腰在太极拳术中的重要,都知道腰尤要灵活。问题就出在这“灵活”两字上。
“气为旗,腰为纛”。纛是古代军队里的大旗,大旗稳定军心,一般是竖着不动的。“气如车轮,腰如车轴”。轴一般也是不动的,起承接、主宰作用。只有腰的“不动”,才能保证四肢的“灵活”。走架时,一动无有不动,四肢动度为最大,躯体动度次之,腰最小。
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真动,才能确实做到主宰全身。每举手投足,不能有强化转腰的想法和念头,根据拳式需要严格腰的动度,不要画蛇添足特意增大转腰幅度,更不要在教习时“转腰”两字不离口。松腰、着意腰隙是真谛,转腰不妥。灵活是建筑在沉稳之上的,腰的稳稳重重,才能得到四肢躯体的活活泼泼。
【 强身健体$太极拳套路练习中不得不解决的四大问题】我们尊重原创,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