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谋圣”张良: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二 )


而要做到这一点,便要在说话时懂得分寸,懂得体谅,明白哪些可以说,哪些绝对不能说。
谴责批评让人不悦,容易让人不愿面对,进而忽略谏言的内容。
出口如兰则让人舒服,也更容易让人感觉亲近,愿意去采纳听从。
古代因向君主谏言不当,丢掉性命的不计其数。
说话没有分寸,口无遮拦的结局往往也是伤人伤己。
一个人会说话的实质是掌握分寸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说话有分寸感的人,往往也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比他人更加顺遂的人生。
刘邦$“谋圣”张良: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文章插图
做人留余地
当刘邦的汉王朝逐渐趋于稳定,张良也开始将自己的地位,逐步从“帝者师”退为“帝者宾”。
为人处世也都遵循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原则。
后来刘邦唯恐部下反叛,开始大肆翦灭异姓王。
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张良明哲保身,既不为了讨好君王落井下石,也不主动参与谋划。
俗话说:断尽别人的路,自己也将无路可走。
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所以在西汉皇室的暗斗中,张良也格外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在适当的时机下,他果断地选择离开旋涡中心,让自己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
刘邦$“谋圣”张良: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文章插图
远离俗事的确可以让自己不受波及,但完全不讲情面,过分虚伪亦让人避而远之。
在进退间,张良把“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所以,当皇后吕雉为了保全儿子的太子之位,请求张良出谋划策时,张良并没有拒绝。
这件事也让吕雉对张良一直心怀感激和敬重。
最后,张良以自己“为韩报仇强秦”一生的宿愿已经满足,再加上病魔缠身的理由自请隐退。
从此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彻底远离了朝堂。
而他曾经帮助过的吕后此时仍不忘感激张良,劝解他不要委屈自己。
张良也听从了吕后的劝告,吃穿用度上依旧遵循俗世的规则。
直到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一代“谋圣”得以善终。
刘邦$“谋圣”张良: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文章插图
张良前期在君王身边时尽心辅佐,又在地位提升时逐渐远离权力中心功成身退。
他进退有度,同时深知在进退间给别人留有余地,本质上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毕淑敏曾说:“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聪明的人,在做人做事时,也一定会给彼此留下转身的机会和空间。
刘邦$“谋圣”张良: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文章插图
做事遵尺度,张良得以韬光养晦,谋定而后动;
说话有分寸,张良能够在对君王谏言时得偿所愿;
做人留余地,张良收获了安稳的人生。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凡事失去限度,就难免会行差踏错。超越了限度的约束,也会过早地凋零。
依“度”行事,才能做事有分寸,有方法,有舒缓,有预判。
而把握好“度”,便是人一生的修行。
作者 | 墨暄,挥墨淋漓 风和日暄。
【 刘邦$“谋圣”张良: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图片 | 《鸿门宴》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