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体诗@唐朝是诗歌的盛世,《春江花月夜》有多美,何以敢称孤篇压全唐?

根据《晋书·乐志》的记载,《春江花月夜》的诗题是由陈后主所创,是乐府《清商辞曲·吴声歌曲》旧题,属于宫体诗,这种诗与宫廷为中心,华丽精致,常用来与学士和朝臣相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了题目,内容和形式却不拘于此。
七言诗在汉朝末期已经形成。早期的七言诗是句句押韵的。后来诗歌的整体性更强,诗行结构改变推动了音律押韵的变化。
七言古诗的体裁,注定了它在形式上的灵活,能够承载诗人的思想。《春江花月夜》结构工整,诗的韵脚有几次变化,声律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其中“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沧海雾”运用顶针的手法,上下相连,更添意蕴。
以前宫体诗的内容多是描写男女之情和宫廷生活,对于女子的描写是重要的内容,辞藻华美绮丽,难免流于轻浮。
宫体诗@唐朝是诗歌的盛世,《春江花月夜》有多美,何以敢称孤篇压全唐?
文章插图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不止有对于闺情的描写,还有他的对人生思考。诗歌前几句的空灵幽渺中有点怅惘。到了对思念之情的描绘时,之前的清冷的疏离感有所减弱,读的人容易产生共鸣,情的温暖感染力强,显得十分动人。
晚清王阊运认为《春江花月夜》是“宫体之巨澜”。宫体诗总在描写香闺艳情,虽然它属于宫体诗的变体,但是脱去了浮艳绮丽,塑造出一种空灵澄明的境界。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评价道:“从蜣螂转丸式的宫体诗一跃而到庄严的宇宙意识”。
初唐是盛世的起点,经过动乱建立起的新的政权兼具北方和南方的精神气质,富有朝气。这时文风受到南朝的影响,瑰丽的骈体文仍有重要的地位。
唐太宗的诗文创作也有受到“雅正”的特点,为了迎合君主,大臣也会模仿这种风格,整体上没有很大的突破。直到武则天登上政治舞台后,政治的格局和政策有所改变,新兴贵族遭受打击,原本失意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才华,诗歌创作也有了不同方向的发展。
宫体诗@唐朝是诗歌的盛世,《春江花月夜》有多美,何以敢称孤篇压全唐?
文章插图
初唐的诗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宫廷诗人创作的歌颂唐朝的功德、太平气象的诗。一种是追求描写田园生活或是寄寓意趣于山水风光之间的关于自然的诗歌。突出的文学家有“初唐四杰”,他们是仕途失意的下层文人,对于人生的思索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有真实的、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他们创作诗文的格局突破的基础之一。同时他们也反对绮靡纤巧的文风,提倡刚健文骨。这些都有利于文学创作的风格过渡和宫体诗的改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诗歌创作更加有活力,诗歌内容也更偏向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长篇的七言也有了新的发展。
唐朝的宗教信仰的环境相对自由,社会上的思潮多样,“重玄”上承魏晋玄学是重要的哲学思潮。自“初唐四杰”以来,诗文中关于宇宙无穷,人生哲理的思考未曾断绝。所以也有其他看法,比如胡小石在《中国文学史讲稿》中,谈到初唐诗歌的内容时,概括为三个方面:宫闱、边塞、玄谈。唐朝统治者重视诗歌的创作也推动了诗歌的体裁和内容的创新发展。
由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时期,国家的实力逐渐增强,即使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也不会着眼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文学作品的对抗性减弱,这有利于诗歌开辟新的境界。
经过长时期的开发,江南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唐朝的一个文化中心。“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有个指导性的论 断,说三代与三代以前,中国的政治舞台,在河、济、淮流域,地理形势只有东西之分,而文化 亦分为东西两个系统,但自东汉以来的中国史,常分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