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眼中的汉陵今何在( 三 )


茂陵旁陪葬大将多
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人说他暴虐无度,嗜杀成性,薄情寡义;有人说他外除敌患,内安黎民,政和清明……有人爱有人恨,这本是万物生存的不变定理,不完美中的真实,怎样评价都有评价者的认知和态度。
从不受宠的第十个皇子到万人之上的汉武大帝,这之间所经历的世事怎是后世能够置身其中公平看待的?所谓时势造英雄,于汉武帝来说,他的爷爷汉文帝、父亲汉景帝都是好皇帝,正值文景之治的鼎盛时期,刘彻却没被先帝的功绩圈住脚步,反而以雄才大略超越之势奠定了汉王朝的强盛局面,功过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评说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论说:“能遵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汉武帝携手群臣,成就了秦始皇称帝之后封建王朝的第一个鼎盛时代,在文治、武功、科技、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的丰功伟绩足以令后世赞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同时也是一位雅好文学及音乐的才子皇帝,他兴汉赋、扩乐府,为强大繁荣的西汉王朝,注入了娟娟流动文采斐然的艺术风度。
楚有楚辞,汉代有赋,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当时朝代造诣最高的文学形式,汉赋是汉代最典型的文学形式,尤以汉武帝时期最为繁荣。而经济的富庶、物产的丰饶、开疆扩土军事的胜利、政治的清明、四方来朝的兴盛,这些鼎盛的气势才塑造了大一统王朝的磅礴气象。
谈论汉代,就不能不提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
霸陵!“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眼中的汉陵今何在
文章插图
霍去墓“马踏匈奴”石刻
和汉武帝彼此互为姐夫兼大舅子的卫青,这位奴隶出身的将军战功卓越、地位显赫,死后享受了应有的殊荣,他的墓是离茂陵最近的陪葬墓之一。而和他同为那个时代的著名将领骠骑将军霍去病,仅仅24岁却如流星灿烂划过一般逝去,汉武帝怀念着他,令人将他的墓冢建成祁连山的形状,那远征的痛、河西的梦,以示他的丰功伟绩永垂汉史。茂陵陪葬墓的主人们,他们仿若汉武帝的手足,又似武帝的江山支柱,他们在万人之上,唯独在汉武帝一人之下,逝后的帝王风光,陪伴便是被认可吧。
值得称道也是最大看点的是霍去病墓石刻,霍去病生前率军平叛匈奴,在祁连山一带屡战屡胜,汉武帝要为他修造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而拒绝。他的英年早逝,汉武帝满怀痛惜之情,誓要为他建一座大墓,史书记载送葬时“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仪式非常隆重,堆砌在墓上的岩石,好似祁连山的形状。
霸陵!“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眼中的汉陵今何在
文章插图
霍去病墓石刻
大墓建成后,剩下的石料有些被刻上官署之名如“左司空”或“平原乐陵”题字,作为军吏们到陵墓督工的见证。还有一些石头,不甘寂寞的匠师们把它雕成马牛虎的样子。2000年过去了,后人通过这些石刻的雕刻水平与风格,依稀可以看到大汉王朝的大气磅礴,这些淋漓尽致、雕刻生动的石刻展现了西汉王朝强盛的国力,这其中“马踏匈奴”石雕,就是最为扛鼎之作。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文物为代表,蕴含着中华历史丰富的艺术性,众多珍贵文物不仅是中华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更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再创造的物质财产。国家永久禁止出国出境的文物,均属于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意义当然是国宝中的顶级国宝,个顶个的价值连城。由于这些文物价值巨大,为避免展出发生意外,哪怕是一丁点的磕碰都要避免,所以它们才会受到重点保护——永久禁止出国出境。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与文物大国,截至目前被列入禁止出国出境文物名单的,总共三批195件,霍去病墓石刻是首批国家禁止出国出境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