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眼中的汉陵今何在( 四 )


当我在咸阳塬上回望西汉九帝陵的巨大封土时,得与失、荣与辱、喜与悲、爱与恨,任思绪交织……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间长、建树最多的帝王,当汉武帝击败匈奴、打通西域,让中华民族傲然于东方时,日耳曼民族才刚刚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蹒跚学步,罗马帝国也才刚刚开始用战争的血水来浇铸国家的构架。
汉武帝陵巨大封土的西北方向100米处,便是李夫人墓,史书记载容貌倾城的李夫人能歌善舞,深得汉武帝宠爱。李夫人病重时,汉武帝前去探望,她蒙着被子说自己长期卧病容貌憔悴不可见人,汉武帝只好悻悻地离开。李夫人病逝后,汉武帝思念不已。茂陵最早的石碑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石碑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补立,曾经祭祀用的建筑也早已荡然无存。历史老人讲着故事,听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终抵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霸陵是座特殊的“坑”墓
大美人薄太后陵在白鹿原上,薄太后是谁?我们继续回望大汉历史。
霸陵!“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眼中的汉陵今何在
文章插图
薄太后陵
当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他对女人的野心也愈发膨胀,吕后虽然随他南征北战,可惜血气强悍,又人老色衰,所以刘邦对她日渐疏远。刘邦去世后,刘盈接班登基,遗憾的是,惠帝刘盈性格柔弱,吕后强势霸道,控制朝政逾八年之久。当吕后为了专权对刘邦其他儿子大开杀戒的时候,刘恒因为他的低调和不显赫,成功地躲过了吕后的迫害。而正因为刘恒的低调和不争,历史却又把他推向权力的巅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刘恒就是汉文帝,他所开创的盛世叫“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华历史上老百姓幸福感爆棚的时期,文帝时期更是备受称颂,司马迁曾这样描述这一时期的百姓生活:“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社会安宁,政治清明,人民安乐,生活幸福,俨然一幅桃源盛世图。它的产生,司马迁认为源于汉文帝本人“德至盛也”、“岂不仁哉”,是文帝的仁德落实到具体政事而孵化出清明祥和的治世。
文帝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说起来应该和他母亲薄姬有关,史载薄姬是个出身低下的大美人,做了宫女被刘邦临幸一次便生下刘恒,但南征北战且吕后强势的现实,使薄姬被刘邦淡忘,失宠的薄姬默默无闻地抚育着唯一的儿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被重视的皇子刘恒从小做事非常小心,给大家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或许就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心态,当刘襄和刘泽为皇位“斗智斗勇”的时候,馅饼却砸在了刘恒头上。
当上皇帝的刘恒吸取了秦灭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他以德化民,致使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史载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他对周边敌对势力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文帝还从自己做起,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文帝刘恒治国有方,一生勤俭,就连墓冢也与其他帝王的奢华不同,他利用山势为陵,减少陪葬,不起坟冢。可惜他早于其母亲薄姬去世,为了弥补遗憾,同时希望其妻窦皇后能代替自己照顾母亲,他将母亲的薄姬冢修在其上,妻子窦皇后的陵寝修在其后,世代相陪,这就是著名的“顶妻背母”的典故。汉高祖长陵在渭水北岸,去汉长安城西北三十五里;汉文帝霸陵在白鹿原江村东,去长安城东南三十里。左望长陵,右望霸陵,如此风水与选址,也正符合薄太后敬夫爱子之心,体现的是刘恒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