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

公元前494年,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国力的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在吴中称霸之后,得意忘形,在国内大兴土木,到处建造言室亭台,作为他享乐的“蓬莱仙境\"。
越王深知吴王夫差喜好美女,嗜好盖造宫室楼阁,便投其所好,向吴王君臣献上重金财物、美女、能工巧匠、建筑良材,让吴国大兴土木,耗尽其资财,疲乏其民力,吴国国力日渐衰弱。


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
文章插图

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二十年的越王勾践率军大破吴军,吴王逃到姑苏山上,求和不得,愧而自剑,耗费了八年时间建造的姑苏台被越军付之一炬,成为废墟。
唐开元十五年,四处游历的诗仙李白来到姑苏台,看到已为废墟的姑苏台,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油然而生。写下著名的《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李白还有一首《乌栖曲》也写过这个地方,诗中写道:“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贺知章初读其诗,慨叹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
文章插图

【 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苏台览古》这首诗取材于《乌栖曲》相同,但是在情感体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的处理上,却呈现出另一种韵味,同样是一首可以泣鬼神的绝唱。
《苏台览古》这首诗通过描写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
文章插图

开头“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两句,描写了姑苏台的残破景象。诗人面对姑苏台这一历史遗迹,涌现心头的,是茫茫无际的怀古幽情。历史上曾经一度繁华的宫苑,由于经历了无限沧桑,现在已经是这样荒凉满目,过去的繁华,已成往迹。按理说这下面紧接着要写颓垣断壁了,但诗人并非如此,而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用春天景色之美反衬姑苏台的破败。


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
文章插图

尽管人事无常,而作为自然景色的杨柳,却青青苍苍。以柳色之“新”衬园林之“旧”,以“不胜春”衬“荒台”。柳色愈青则春意愈浓,春意愈浓则吴苑之荒愈甚。为了写足吴苑之“荒”,就得把春意写透,因而写杨柳吐新不算,还又用湖上采菱女的清脆歌声,烘托出婆娑春色,而饶有“不胜”之意。所谓“不胜”,既指歌声中春意之浓,也包含着因春意之浓引起了历史兴废之感。


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
文章插图

接着“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两句,紧承一二两句,推出一个新的更深的意境。过去,一切都曾存在过,昔日的君王美姬,昔日的楼台亭阁;然而一切也都成为过去,历史无情地埋葬了那温柔富贵乡里的所有的人和物,唯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弯月,依旧笼罩着姑苏台,挥洒着它的清冷的寒辉。


西江月#李白面对破败的姑苏台,感慨万千,写下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