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无内鬼,来点哲学memes”( 三 )


当然 ,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比较确定的 , 我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种答案 。 但是 , 从第二种答案的角度来思考一下问题 , 也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 大家可以试着想想 , 或许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无所谓本质 , 但是我们人却是这样的一种动物 , 我们的大脑被构造成这样一种状况 , 以至我们老是喜欢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化 。 于是 , 当我们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感性现象时 , 我们就总是禁不住要追问:它的本质是什么?潜藏在那感性现象背后的抽象规律是什么?我们喜欢追问这样的问题 , 正是这种追问习惯使我们有了哲学 。
对于我刚才所提出的两种观点 , 究竟谁对谁错 , 我看很难简单断定 , 你们可以自己选择答案 。 事实上 , 西方哲学史中早就有过这样的分歧 。 好像越到现代 , 人们就越倾向于现象学 , 越对所谓客观本质持一种怀疑态度 。 现代的哲学家们似乎更愿意相信 , 真实的世界说到底就是那个呈现出来的现象世界 , 至于所谓的本质 , 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人们主观虚构的一个结果 。 所以我们说 , 20世纪的西方哲学纷纷走向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 把本质给抛弃了 。 而传统的哲学 , 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到黑格尔哲学 , 都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本质主义哲学 。
哲学|“无内鬼,来点哲学memes”
本文图片

那么 , 什么叫作本质主义呢?就是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到19世纪的黑格尔哲学 , 它们都有一个固定的情结 , 那就是它们都喜欢追问事物背后的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 。 和现象相比较 , 本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本质是唯一无二的、不变不动的、不生不灭的 , 而现象总是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 转瞬即逝 。 一代一代的人活着 , 一代一代的人死了 , 但是当哲学家们探讨人的本质的时候 , 那个本质绝不因为亚里士多德死了或者活着 , 而有所改变 。 因为本质是一个一般性的东西 , 这个一般性的东西并不因为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死而有所改变 。 事实上 , 这个所谓的本质通常是哲学家们抽象思维的结果 , 它被哲学家们从生动具体的现象中剥离出来 , 并且被当作转瞬即逝的现象背后的不变不动、不生不灭的唯一真理 。
于是这样就产生了一种二元分裂 , 也就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 。 现象被看作浅薄的甚至虚假的东西 , 而本质则被当作真正实在性的和决定性的东西 。 本体论上的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也导致了认识论上的意见与真理的对立 , 关于现象的知识被看作肤浅的意见 , 而关于本质的知识才是真理 。 在这种现象与本质相对立的二元分裂中 , 哲学家们纷纷把眼光投向现象背后的那个本质 , 那个实在性的东西 , 这就是古往今来本质主义共同的做法 。
03
哲学也许是人类给自己挖的陷阱
传统意义上的哲学 , 无论是唯物主义 , 还是唯心主义 , 都是本质主义的 。 比如说 , 在我们通常的哲学理解中 ,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精神 , 而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 。 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 都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抽象的思想才能把握到的东西 , 它们都是一些抽象的哲学概念 , 而这种概念性的东西被说成是决定着那些活跃的、感性的、丰富的现象的终极性东西 。 这种抽象的本质概念是哲学家们所真正关注的 , 它们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实在 。 这种强调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 坚持本质决定现象或存在的哲学观点 , 就叫作本质主义或实在论 。
但是 , 20世纪的哲学却是反本质主义的 , 20世纪的哲学标榜自己已经达到了一种自觉 , 它们认为所谓的本质或者实在很可能只是我们人类思维杜撰出来的一种假象 , 真正可验证的、明证性的东西只有那些现象 。 翻开历史上的任何一本哲学著作 , 我们都会看到 , 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争论的绝对不是现象 , 而是现象背后的本质 。 你说这个本质是物质 , 他说这个本质是精神 , 争论了2000多年 , 至今还是没有结果 。 在这种情况下 , 20世纪的哲学家们就发现 , 这些关于本质的争论都是一些无聊的争论 , 本质本身可能就是人类思维杜撰出来的东西 。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 , 我们说20世纪的哲学确实达到了一种大彻大悟的水平 , 它们公然主张人类没有必要再追问本质了 , 大家只需关注现象或者存在就够了 。 这种见解确实表现了现代哲学的明智之处 ,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 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一种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