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流行这么一句话 , “衣带渐紧终不悔 , 每逢佳节胖三斤” , 这既是一种调侃 , 又是我国人民对美食的追求 , 老话说“民以食为天”嘛 。
饮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 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茹毛饮血到炊煮熟食 , 从大羹玄酒到佳肴美馔 , 我国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 。 吃饭 , 不仅是为了果腹与生存 , 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集中表达 , 调羹弄膳之间 , 处处流露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 。
美食里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肉了~尤其对于小编我这种“食肉动物”来说 , 肉食是必不可少的 。 今天我们就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来聊聊 , 我国古人们吃的肉 。
本文图片
陶猪 汉 国家博物馆藏
从古至今的文献里 , 凡是提到“肉”这个字的 , 大多数情况都指的是猪肉 。 直到现在 , 对CPI影响特别大的一个指标就是猪肉价格 。 为什么猪肉可以打败其他肉 , 成为一般人餐桌上重要的肉食种类呢?
本文图片
青釉猪圈 西晋 国家博物馆藏
在古时候 , 牛还是需要拉犁耕田的 , 马还是要上战场的 , 羊还是要用来薅羊毛织毛衣的 , 狗还是要看家护院的 。 只有猪的饲养 , 不妨碍农业的发展 , 随之而来的供肉的经济价值也一直保持不变 。 据考古学家推测 , 1万年前到3千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 猪对中国古人餐桌上肉食的贡献率 , 超过了70% 。 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 , 中国古人还是偏爱肉质更细腻、味道更美好的羊肉多一些 , 直到明清以来 , 猪肉才再次占据了肉食的“C位” 。
本文图片
彩绘陶绵羊 西汉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什么肉食资源始终比较稳定地排在猪、羊之后呢?答案就是牛肉 。 在很早很早以前 , 牛主要用于食用或者祭祀 。 春秋中后期 , 随着牛被用于耕作 , 食用的作用就逐渐下降了 。 汉唐时期 , “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使养牛业备受重视 , 饲养业也随之迅猛发展 。 但是政府立法严禁私自宰杀耕牛 , 所以牛肉的占比并不高 。
本文图片
陶牛 唐 国家博物馆藏
说了牛 , 我们再说说家禽 。 养鸡业自先秦以来长盛不衰 , 汉晋时期 , 养鸡技术得以发展 , 由放养转为圈养 , 使死亡率降低 , 成熟期缩短 , 所以成为当时普通百姓主要的肉食来源 。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告诉我们古人都吃什么肉】
本文图片
彩绘陶鸡、陶鸭 国家博物馆藏
南北朝时期的家禽饲养技术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养鸡》篇中写到“笼养、圈养 , 饲料合理搭配”等科学合理的方法 , 使当时的家禽饲养得到了显著地发展 。 特别是鸡的饲养量大 , 味道鲜美 , 加工方便 , 价格便宜 , 大家除了年节之外 , 还会杀鸡做黍米饭招待客人 , 名曰“具鸡黍” 。
本文图片
青釉鸡笼 西晋 国家博物馆藏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