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落榜后,王阳明写下一首诗令世人惊诧,更用一句话表明不凡的心迹
引言
嘉靖七年(1529年),五十七岁的王阳明在还乡途中病逝。临终之际,弟子们询问他可曾有遗言,他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啊,一个一生都坦荡光明的君子,还要说些什么呢?此时的一切言语,都已显得多此一举。
他的一生传奇跌宕,从生而不凡到夜读诸子,再到格物致知、新婚之夜失踪、龙场悟道、得罪刘瑾、平定宁王叛乱等等故事不胜枚举。
在这些故事中,王阳明展现给我们的是“立德、立言、立功”的完美一面,他不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是知行合一的圣人。而他对于“圣贤之路”的亲身践行所带来的示范性作用,在指引后人心向光明上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点上,从王阳明科举落第时所作的一首诗中便有着完美的体现。
文章插图
少时便语出不凡,身体力行
科举制自隋大业元年实行之后,便逐渐成为了众多学子们晋身仕宦的唯一途径。于是,历朝历代的学子们无不穷首皓经,至老不倦,以期能够金榜题名。登科之喜,自然而然地也成为了人生八喜之一,成为了诸多学子人生中的第一等事。唐朝诗人孟郊甚至在登科后写下了人尽皆知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句,亦可足见这登科之后他的喜悦之情已是溢于言表。
但这登科及第就一定是人生中的第一等事吗?
在我们常人看来,自然如此,可在王阳明看来却恐非如此。而王阳明有此认识时,尚不过是孩提年龄。
一日上课时,他向先生提问“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先生在思忖之后,答曰:“唯读书登第尔。”可王阳明听罢却给出了反对意见——“登第恐未为人生第一等事,或读书做圣贤尔”。
文章插图
这句话听罢先生已是目瞪口呆,小小年纪便要立志做圣贤,其志不可谓不大。当然,我们不禁要多说一句,谁的童年时又不曾立下过大志呢?
而要实现大志,关键是要身体力行,这也是我们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那么王阳明又是如何做的呢?
自此之后,这个生而不凡,五岁才开口说话的孩子,所读所学的书目中不再只是四书五经,而是诸子百家、佛道儒的经典,甚至于对于排兵布阵、兵法韬略他亦是是时刻钻研。
为此,父亲王华——这位前朝的读书第一人状元,不只一次“责备”儿子的这种“不专一”。但对于王阳明而言,科举及第比之“完善自我”似乎就是要差得多。对于父亲希望他能够如他一般高中的愿望,他甚至反驳到“状元之名,不过一代光耀,而做圣贤自然可以光耀万代。”
为此,在史书之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15岁的少年眼见农民起义迭起,就屡次向皇帝进献平定之策的王阳明,看到的是一个15岁便游历四方的王阳明。
他不仅知道自己的方向、目标,还真正地做到了身体力行。
文章插图
为此,17岁时他的新婚之夜中,因为向一道士请教而误了洞房花烛的良宵;为此,18岁时他在听闻大儒娄谅讲述的“格物致知”之学后,亲身去“格”了竹子。
……
科举考试落第,一首诗惊诧世人
而他在科举考试落第后的所作之诗,亦是这种人生态度的体现,更是令时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少年时便已经才名外显得天才,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对于王阳明而言科举登第其实本是易事。可偏是这等“易事”却让王阳明“搞砸了”。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95后|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言不合就离职?3个95后职场人告诉你真相
- 大学生|为什么很多企业拒绝招收三本生?并非是学历歧视,背后原因很真实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云韵!斗破苍穹萧炎是一位渣男有了萧潇以后,他确实改变了很多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17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死亡面具,在他们死后不久制作的
- 季贞一#才女相中一男子,写下情诗:何须问短长,尺寸自思量,后两句绝了
- 方腊#鲁智深生擒方腊后说了2句话,共6个好汉听懂了,离开宋江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