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让引才用才更灵活些|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煦
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得过金牌的五星级酒店厨师长放弃较高收入投身职教事业 , 好不容易突破教师资格证、本科学历等难关 , 却过了35岁的最高年龄限制 , 只能成为“劳务派遣教师” 。 这类事例并非个案 , 这说明 , 我们的引才用才过程中 , 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矛盾 。
人才引进要基于符合事业需要的评价标准 , 而不能拿着“死板”条条框框 , 来妨碍甚至阻止正常的引才用才 。 以往那种重资历、重证书轻实际能力的局面 , 应当有根本性改变 。 而且不仅职业教育 , 其他更多领域类似情形都应切实改变 。
就厨师长这个具体案例而言 , 其经历更凸显了这一现象的典型性 。 职业教育既有和普通教育相通一致之处 , 也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之处 。 比如 , 职业教育更强调老师的“手上功夫”和实际操作经验;职教老师往往也需要更丰富的人生积淀、更过硬的心理素质 。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 , 具备了这些优势的人 , 同时还能满足学历、资质、文凭、年龄等要求的 , 恐怕凤毛麟角 , 以此为标准刻舟求剑 , 就可能失之于严苛 , 不利于事业发展 。
前不久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 其中明确要求:在职业学校制度创新等方面改革突破 , “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 , 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 , 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 。 不仅职业教育 , 全社会的引才用才 , 都应敢于打破条条框框 , 创新突破 , 在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追求机制和方式上的更加灵活 。
【编辑:王戎飞】
【教师|让引才用才更灵活些|长江评论】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